第306章 陰差陽錯(1 / 2)

加入書籤

天子詔是朝議明發的,消息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傳給遠在武昌的庾亮,這點毋庸置疑,甚至絕有可能搶在欽使之前到達武昌。

大不利於的詔文,換作是誰,都不會坐以待斃。為了提防庾亮半道攔截,王羲之隻帶了兩名隨從,碾轉換乘舟車,一路披星戴月隱匿行蹤,唯恐被隻手遮天的庾亮下了黑手。

從建康千裡迢迢直奔邾城,這堂堂的宣詔欽使不知吃了多少苦頭!

臨行前王羲之甚至盤算著如果司馬白不在邾城,那麼他就算深入交戰腹地也要把天子詔交到司馬白手中。

幸而沒有撲空,司馬白就在邾城,剛巧,庾亮和西軍眾將也在。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了,為免橫生波折,王羲之連寒暄都省了,亮明了身份便即時宣詔。

「征西大將軍庾亮知進忘退,喪軍陷土,深負朝廷之信,詔罷江州刺史,仍領都督荊、豫、益、梁、雍五州諸軍事,餘官如故。」

歸咎敗軍之罪,庾亮首當其沖,有所褫奪再是理所應當不過了。

可是詔令措辭如此嚴厲,但懲戒卻微乎其微。

對於身兼荊江豫三州刺史,持節都督荊、江、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的庾亮來說,隻是罷免了江州相關事務,形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如此從文章表麵看來,朝廷對庾亮的處置,還是以勸勉安撫為主的。

這等官樣文章瞞不過有心人,內中玄妙稍加思忖便昭然若揭。

武昌若是不保,江州以西,荊州全境皆落敵手,國戰已經轉為嚴防死守,戰事重點隻在江州以及其東腹心地帶。如果不反攻荊州,如果不朝豫、益、梁、雍四州北伐用兵,庾亮這個都督諸軍事便隻是徒有虛名了。

朝廷實際上罷免了庾亮所有軍權!

然而局勢一夜之間天翻地覆,這封天子詔實在是有些不合時宜了。

前線仍是前線,北伐收復故土仍是當務之急,後方還是後方,江州還是做為後援策應。

朝廷的盤算全落空處,甚至顯得鼠目寸光了。

其實直到臨近武昌左近,極力隱匿行蹤的王羲之才得知了黃石灘大捷。

他很清楚依照眼下局勢再宣詔書已經違背了朝廷和家主的本意,他也思忖過是否要請示家主之後再做定奪,可最終決定照宣不誤。

畢竟,他隻是個傳話的,他沒能力沒資格更沒權利去耽誤朝廷和家主的決策,他此行任務就隻是最快最穩的把話傳到而已。

當眾宣述天子詔,他聲腔雖是高亢清朗,但臉上不免有幾分尷尬之色,昂首立在那裡,勉強撐著一字一句照讀下去。

「社稷之重係於該卿,且當慎度大義,謹念先帝托顧之旨,鑒往過而立新功。君恩如海,仍望該卿弘濟艱難,期靖胡虜,絕不復議既往之咎。」

這就是在暗示庾亮迷途知返了,可現如今有了黃石灘大捷,庾亮又豈會再做蠢事?

反倒是如此慷慨大度的明言絕不復議既往之咎,就真的將庾亮前期敗軍大罪一筆帶過了,不需多久,朝廷裡那些反庾誌士就得把腸子悔青。

「臣惶恐,奉詔!謝吾皇隆恩!臣罪難恕,願乞骸骨,隻待朝廷復議重懲。」

庾亮自然也得誠惶誠恐請罪一番,這隻是官樣文章了,朝廷非但不會接受他的請辭,恐怕還得再次示以寬宏安撫。

哪怕庾亮自貶三級,隻要把都督各州諸軍事的軍權握在手裡,這西線荊州就還是姓庾的。

一想到那些死對頭氣急敗壞的樣子,庾亮猶如喝了一壇醇酒般暢快,不覺又向身旁的司馬白暗暗頷首,仿佛在說,深謝了。

庾亮的事辦完了,接下來才是王羲之來此最主要的目的。對於庾亮的處置隻是順道為之,王導等人也沒對其抱什麼指望,下這道天子詔真正的用意,是為了司馬白,不然王羲之也不會直奔江北了。

「昌黎郡王,司馬白,接旨!」

一眾將帥擠在廳前,王羲之早已用眼角餘光來回打量了好幾遍,想從中找出那隻白眼,可惜,所有人都跪在地上低著頭。

對於司馬白,王羲之充滿了好奇,途中所聞早讓他心中驚撼如波濤翻滾,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抵定社稷,已經不遜於白起項羽之輩了!

這樣的人物原本就非池中之物,一旦有了這道天子詔扶持,豈不是要一飛沖天了?給他插上翅膀的那些大人物,真能壓製的住他嗎?

王羲之隱隱預感,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個新的時代,似乎在這一刻,即將拉開大幕!

「臣,司馬白,聽宣。」

司馬白朗聲回應,此刻他仍不知朝廷要怎樣處置自己,隻能靜靜等待別人對自己命運的裁決。

這種感覺仿佛如一葉扁舟漂在茫茫大海風浪中,縱然拚盡了所有氣力,最終結果還是要看天意是否開恩。

他心中不禁訕訕苦笑:這條命掙紮來掙紮去,何時才能自己說的算呢?

望著那隻對視過來的白眼,王羲之明顯一怔,這個病懨虛弱,比自己還要年輕的少年郎,就是司馬白啊!

他先前也注意到了這人,可隻一掠而過,哪裡想到此人會是司馬白。

這樣弱不禁風的病軀,恐怕連他王羲之都打不過吧,這也能身先士卒,還能戰無不勝?

這一仗一仗真是他打下來的?怎麼辦到的?!

不過王羲之倒是鬆了一口氣,同一室粗莽的兵頭子相比,這個司馬白身上不見一絲驕橫跋扈之氣,看起來竟很是溫潤儒雅。尤其那副難掩的憔悴,頗惹人心中同情憐惜,這樣的人,應該也不會多麼難對付吧。

「摧鋒陷陣,兵威震虜」

「赤心可鑒,功績彪炳」

詔令仿佛有先見之明,原本太過浮誇的溢美之詞,如今歷黃石灘大戰之後再放在司馬白身上,竟是再貼切不過了。

「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廟,以慰罔極之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暗裡著迷 皇帝詔曰:隨朕飛升 萬界聖君 瘋了吧,他竟然要給仙神拍照 我在美綜當大亨 摩訶大聖 校園天兵 穿書炮灰A後,我釣到了主角官配 草包美人支棱起來啦 病嬌太子偏要寵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