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謀算(1 / 2)

加入書籤

半月左右的時間,黃石灘大戰的消息終於傳遍了大江南北,舉世震動!

晉趙蜀三敗俱傷,此戰帶來的後果,幾乎可以重塑天下格局了。可就在各方風潮暗湧之際,伴隨著黃石灘戰訊,還有一個消息也如同長了翅膀一樣,短短三五日功夫就傳遍了沿江上下。

一樣的驚撼人心,那就是晉國流民內亂,武昌易主!

兩個消息旋踵而至,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羯趙在此番大戰中,一邊於正麵大軍壓境,一邊在背後煽風點火,乃至以奇兵滲透助流民叛亂奪城。誠然正麵敗的慘不忍睹,好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總算以奇著險勝,到底是把武昌收入囊中。

接下來羯趙就能以武昌為據點,將晉室版圖一分為二。完全可以在東線發起新的戰事,隻要將兵力從兩淮一帶朝江邊推進,有武昌在後策應,那晉廷東軍必然首尾難顧。而武昌以西的晉廷西軍和南兵主力已成孤軍,縱然襄樊趙軍已經傷筋動骨,卻大可以不慌不忙的慢慢蠶食,逐步殲滅。

一子落下,形勢頓時逆轉,滿盤皆活!

道理雖是如此,然而實際的情況卻令人跌破了下巴。

按說再沒有如此巨碩的戰果能一雪黃石灘大敗之恥,羯趙必然恨不得在第一時間就將趙字大旗插滿武昌,可事實上,大晉司馬氏的龍旗被從武昌城頭扯下之後,卻沒有新的旗幟懸掛上去。

這個蹊蹺,就太值得各方玩味了!

晉軍前麵有大兵壓境,接著後院失火,若說武昌易主和羯趙一點關係都沒有,那也真是睜眼說瞎話了。

可是眼下這狀況,便隻有一個原因:羯趙對叛亂的流民還沒有絕對的影響力!

武昌城的新主人還在觀望!

畢竟,奇貨可居!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隨著主導天下大勢的晉趙蜀實力大損,多少臣服於這三家的諸侯勢力其實都看到了未來崛起的良機,私底下大概也都不約而同的籌備起來。但誰都沒有料到,先亂起來的並非是國中格局最錯雜的羯趙,而是享有正朔名分的晉國。

那武昌城的新主人選擇在此時反叛朝廷,究竟想要一個什麼結果呢?

自立?割據一方?挾胡自重,羈縻晉廷?

形勢撲朔迷離之下,這座東南重鎮究竟花落誰家,似乎還是未知之數。

江陵城

李勢仍然留守在江陵,同樣震驚於武昌的巨變。

對於內亂的苦處,他老李家是吃的夠夠了,深知一個應對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如今這種糟心事落到晉國頭上,就看他們會怎樣收拾局麵了。

荊襄一帶即將再起戰事,這是毫無疑問的,趙軍不可能放著天大餡餅坐視不管,晉軍更不可能放任武昌叛亂,目前三足鼎立互相顧忌的態勢必然要被打破。

然而不論晉趙兩方有何舉動,已經一隻腳插入荊襄的李漢大軍都是局中人了。李勢很慶幸尚未來得及回返成都,否則前敵瞬息萬變,待從成都遙相應對,殘羹冷炙都吃不到了。

鄰有難,落井下石固然不道義,可若隻講道義,李家現在還從白帝城望峽興嘆呢。但是唇亡齒寒的典故也不能拋之腦後,晉軍垮了,自家也就快了。

這個左右逢源的分寸,須得謹慎把握!

如何在這場變故中順勢謀取最大化的利益呢?李勢心思急切,一收到消息,便迫不及待的召集麾下諸將議了起來。

自出兵至今,麾下諸將跟他處的久了,都知道這個太子遇事喜歡集思廣益,虛心納諫的品性也不似裝的,頗有幾分明君氣度。

是以李勢稍一起了個頭,諸將便爭先恐後的各抒意見,唯恐被這儲君輕視了。

「咱們在這說話的功夫,晉軍或許就已經在武昌城開打了。」

「未必好打,司馬白黃石灘餘威尚在,人家既然敢挑這種時候造反,豈會沒有準備?」

「晉軍如果不全力以赴,恐怕得折戟城下了,嘿,沒人比他們自己更清楚武昌城有多麼難打。」

「襄陽的趙軍一定會趁勢粘上去的,哪怕他們還沒恢復元氣。」

「晉軍一樣未復元氣,夏口那點駐軍攔不住羯趙的。」

「前後兩頭一堵,前有堅城,後有凶兵,晉軍危矣,某是不信那司馬白還能再重演一次黃石灘!」

晉國坐鎮荊襄的統帥是當朝大國舅庾亮不假,可是一眾蜀將說來說去,提起的隻有司馬白一人。

李勢始終笑眯眯的靜聽議論,眾論雖是不一,但核心一點都認為這對己方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暗裡著迷 皇帝詔曰:隨朕飛升 萬界聖君 瘋了吧,他竟然要給仙神拍照 我在美綜當大亨 摩訶大聖 校園天兵 穿書炮灰A後,我釣到了主角官配 草包美人支棱起來啦 病嬌太子偏要寵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