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五嶽真型(1 / 2)

加入書籤

老子《道德經》有雲: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一樣也是從人本身出發來闡述的。

那麼對於天地呢?所謂聖人乃是大盜,又如何解釋?

用林曉來自新世紀的科學解釋,倒是可以有一點是可以涉及根本的,那就是物質能量守恆定律。擴展到修行,那就是有得有還。那些不飛升,始終滯留人間的地仙、天仙,會消耗更多的物資、靈機,所以天地就要讓他們離開,如果不主動離開,就要通過一次比一次更重的雷劫,趕他們走!

那麼會不會有人能通過別的方式修行,而不招致天劫的來臨呢?有!那就是佛修。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佛修都是這樣,像尊勝那樣的苦行僧人,不動用法力,隻憑自身定力和大願修行的,就不會招致天劫,再加上他們往往在功德圓滿後,不會攜帶肉身飛升,而肉身往往是吸收天地靈氣最多的,而肉身虹化之後,以前所吸收的靈氣可都是會反饋天地的。

這樣一來,佛門修行依靠歷世修行所得到的慧力,凝聚舍利,得到佛門果位,不僅可以幫助天地清理渣滓孽障,還不會帶走多少靈氣,自然是受到天地的歡喜了,這,才是後世佛門大興的原因,即便是後世的無靈時代,也隻見道門隱退,但是佛門依舊興盛的原因了。

說道林曉修行的基礎功法《黃庭經》,其實也是不怎麼消耗天地靈氣、靈機的,因為《黃庭經》修行的是以自身為神,所謂「人體一小天地」,注重的是內部開發,對外部的依賴性並不高。就算是要消耗大量的靈材,也主要是用來打造自己護道的法寶之用。

看看遠古時代的前輩真仙,有多少會隨身帶著一堆的零碎法寶?就算是將闡教十二大弟子打得削去了頂上三花的三位仙姑之首的雲霄仙子,手裡的法寶也不過就是一件混元金鬥!剩下的就是「九曲黃河陣圖」了。說起來還是後世修行因環境不同,造成了更加的依賴外物的情況,然後就是更加悲慘的時代,無靈時代,連外物都尋找不到,修行也隻剩下修心了。

像林曉觀想五嶽真型,雖然要找寄托之物,但是並不需要多少靈氣,隻要是天材地寶就行了——寄托之物也需要能承接得了五嶽真型的。

事實上,自古以來,就有人皇祭祀五嶽,也會有相應的鎮物存在,這些鎮物和五嶽靈脈的共同作用下,是會逐漸演化出一些神似五嶽真型的山石的,這些山石就是林曉要尋找的天材地寶!林曉尋找的華山陰麵的亙古汙濁之處,就往往會有這樣的天材地寶凝聚——所謂陰極陽生不外如此。

隻不過,華山窮陰之處,亦是天險,自古以來少有人蹤,倒是便於林曉尋覓。激發月匈中脾神之力,林曉也不必使用什麼遁術,就輕輕鬆鬆遁入地穴深處,頂著地穴中不斷噴發的惡濁之氣,逐漸深入。越往下,地穴的溫度就越低,千百丈之後,就已經能看到地穴四壁上的冰霜,這可是不同於高山雪峰上的那種萬載冰雪,潔淨無比,而是烏坨坨的好似千百種雜質混合到一起的那種,不得正道人士的喜歡,倒是左道旁門和邪魔之屬用來采集修行魔法、魔雷、陰雷的好東西。

這種汙濁恰是五嶽千百萬年來將自身吸納的惡濁之氣排除的汙濁雜質,蜀山大地地脈有靈,也會吞吐呼吸,也就不免泥沙俱下,地脈有靈自會借助地殼之下的太火胎胞的熔煉之力,清升濁降,那些不能沉入太火胎胞熔煉的自然也會隨之排出,所以才有所謂」造化鍾神秀「之稱。

所以,在這種地穴,往往也會有少數的天材地寶會具備所在地脈的真型,所謂陰中之陽就是如此了。下降萬丈之後,林曉就是有身神護體,也有些禁受不住了,就在林曉猶豫是不是要再深入一些的時候,身畔烏光一閃,一塊磨盤大的石塊,從身邊向上飛過。隱約之間,林曉看到這塊巨石神似躺倒的華山,不由心中一動。

心動神動,身體如響斯應,眨眼之間就已經來到石塊之上,隨著石塊一道向上飛起。果然,還真是一塊神似華山的巨石,而且雖然裹著一層烏黑的汙泥,但是依舊能看出來汙泥之下,有著點點金光。林曉大袖一揮,這是道門嫡傳的」袖裡乾坤「之術,一揮之下,已經把巨石收在袖子中。然後,林曉身體一晃,就在地穴中消失不見,在看到林曉的時候,就是華山東峰朝陽峰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重生暖婚敲甜蜜 秦爺懷裡的嬌妻是大佬 穿越鬥破之稱霸天下 雇傭兵王橫行都市 大小姐她又美又颯 開局退出娛樂圈 從士兵突擊開始的影視劇特種兵 盛世餘生隻為遇見你 從求職節目走出的天王巨星 專職妖孽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