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遇上了救星(1 / 2)

加入書籤

遠遠望去,草場河水邊站著一位蓬散著憂鬱頭發的少女,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十裡坊家喻戶曉的大知識分子毅虹。當年的十裡坊,初中生就算是知識分子了。像毅虹這位重點中學高中畢業生,當然算是大知識分子囉。

高中畢業時她與金鎖同時回鄉務農,大隊敲鑼打鼓地召開了歡迎會。十裡坊的老老少少一聽到鑼鼓聲,就像觀看縣文工團下鄉文藝演出那樣踴躍,很快聚集在十裡坊小學大操場,歡迎會的規模竟然超過了千人。十裡坊自建立大隊以來,從來沒有召開過如此規模的大會,大隊乾部們緊張得趕緊組織民兵維持會場秩序。

班主任專程趕到鄉下介紹兩位得意門生在校的出色表現。他說,沈毅虹已經保送清華大學,憑金鎖的成績,如果參加高考,應該是清華、北大的料。話音剛落,全場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窮地方的百姓也愛才啊。

父老鄉親們的熱情,把毅虹感動得熱淚盈眶,仿佛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她的表態發言,情不自禁地回眸了古十裡坊引以為豪的人文歷史和繁榮興旺的街市景況,抒發了紮拫十裡坊、開辟幸福路的壯誌豪情。

字字句句,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毅虹成了十裡坊家喻戶曉的才女,人們對她充滿著期待。這既激發了十裡坊人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懷,也勾起他們撫今追昔的思緒。

十裡坊,它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自然村落。

作為海潮縣來說,十裡坊是一片難得縣政府問津的窮鄉僻壤,離縣城六十多裡;相對於海通城而言,它是一個直接接收城市輻射的幸運兒,距城市中心不足十裡。位於海通城西北方向的古通揚運河東岸,它的形成恐怕要比海通城還要早。北魏開始就逐漸形成裡坊製。顧名思義,「裡」者裡弄、街巷也,具有區分界域的意思。「坊」本義為裡巷,引申為街市。即以「裡」為界建成「坊」,裡坊與裡坊之間形成寬闊筆直的街巷,既美觀又便於管理。三國至唐朝是裡坊製的極盛時期。古代長安城當年建有一百〇八個裡坊,而「十裡坊」這個小小的地方卻有十個裡坊,也就是說,「十裡坊」的街市規模足足有古長安城的十分之一。

當然,也有另一說。「十裡坊」距當年的州府即海通城市中心約十裡路,故而得名。那麼十裡坊的「坊」是什麼?眾說紛紜。走訪當地的老人,都說不知道。據考證,明清兩代,海通城西門外大碼頭到唐家鎮之間曾經排列著六座牌樓。在原十裡坊小學附近矗立著第二座高大氣派的石牌樓,說是貞節牌坊,於是有人認為這也許是十裡坊「坊」的來歷。也有人說,這裡是古代通郵驛站。清末民初這裡手工業頗為繁榮,在運河兩岸形成染坊、磨坊、油坊、粉坊、碾坊、書坊、豆腐坊、紙牌坊等,眾坊集群加工,十裡坊的「坊」可能得名於此。

上述二說雖有待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十裡坊在很早以前就是一派十分繁榮的所在。難怪,清朝康熙年間要把關帝廟建在這裡。廟裡香火很旺,年年都舉行廟會。清晨出會時,隊伍長如遊龍綿延數裡。運河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堪稱那個時代的狂歡節,十裡坊景象的繁榮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此時的毅虹,完全沒有了在回鄉歡迎大會上的滿腔熱血,她不僅感覺不到淳樸的民俗民風和十裡坊人的熱情與善良,倒是十分濃鬱的封建傳統禮教讓她既膽顫又心驚。

就說婚娶,規矩嚴格環節繁瑣,從生辰八字測緣,到明媒登門提親,從大擺筵席訂婚,到張燈結彩迎娶,環環相扣。令人奇怪的是,訂了婚的男女青年不到結婚的那一刻,竟然不能見麵。看起來是循規蹈矩明媒正娶,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包辦婚姻。倘若青年男女親昵一點,就被視為輕浮。至於婚前發生了那個事,則被視為傷風敗俗大逆不道。

張家大兒媳身為黃花閨女時,與心上人偷做了那個事有了身孕。男女方父母一商量,這對鴛鴦就被強行拆散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高塔之子 大炎極品暴君 人在娘胎,開局修改天道,萬古獨尊! 周生如故番外 記事本 竊玉偷香 我能怎麼辦,我又不是人[快穿] 記憶終點 我的超級喪屍女友 神醫皇後要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