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船(1 / 2)

加入書籤

甚至,有些大船所需要的龍骨,更是需要十幾年的時間,用來陰乾木材!

「用房梁!」

朱慈炯沉聲道:「湖北光復,遺留滿城無數,建築所用的木梁,就算是稍微變形,隻需要將屋頂瓦片朝上推一推就可以的了!

現今造船乃是我們的頭等大事,先用這些木梁應對,同時砍伐木材備用!」

鄖陽多山,山上樹木茂盛,山上上百年的樹木比比皆是,根本就不缺木材。

唯一缺乏的就是時間。

是以,朱慈炯決定先拆了房屋,用木梁應對了眼前的難關,等到後續木材陰乾之後,就有了充足的木料使用了!

王昌安坐下了,陛下的這個決定,雖然會浪費一些人力,但是不得不說,是眼下最好的辦法!

「三桅船的製造,可有難度?」

既然說到了這個,朱慈炯索性詢問一下,可有難題存在。

「這個陛下放心就是!」

王昌安笑了:「咱們大明素來就不缺能工巧匠,有了陛下的激勵辦法,小小的三桅船,根本就沒有什麼難度~!」

家裡從事航運生意的王昌安,自然知道這三桅船是什麼東西。

這可是西洋稱霸海上的利器啊!

因為側重的不同,使得西洋的三桅船,船隻抗震能力大為提高,甚至能夠在船舷上布置了十幾門火炮。

他已經試驗過了,若是完全按照陛下給予的圖紙,製造出來的三桅船,要比西洋船隻更加厲害一些。

……

三桅帆船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西方在造船技術上落後於東方的歷史。

也使西方漸漸的在世界貿易中占到主要的地位,隨後進行的「地理大發現」,都和這種帆船的出現,及航海新技術的使用密不可分。

它的出現,使航海家和造船家,簡直想不出她還有什麼值得改良的地方。

歷史上的這玩意,足足使用到1890年鐵甲艦的時代,甚至三桅船還有鋪設鐵甲,成為鐵甲三桅船。

當然,這玩意還有一個缺陷的——水密艙。

出現於華夏宋代的水密艙,在三桅船大規模使用的時代,並沒有被西方重視。

而朱慈炯卻是知道這玩意的厲害之處。

可以這麼說,一艘水密艙設計合理的船隻,足以成為海上不沉的傳奇。

歷史上有一艘采取水密艙設計的船隻,遭受了沒有修復可能的轟擊之後,還在海麵上漂浮了三個月之久!

當然,這樣的情況很難復製,但是,當三桅船與華夏的水密艙設計相結合的時候,足夠大明的三桅船領先全世界數百年時間了。

王昌安可是讓人測試過的,在漢水中,采取了水密艙製造的三桅船,足足承受了一百次紅夷大炮的轟擊,甚至,船艙已經數次被整個橫穿,船隻依舊能夠漂浮在水麵上好幾天時間。

華夏造船史,有史記載最早確切可查的是春秋時期。

吳國餘皇是為當時華夏最大的船隻。

就算是小一些的大翼,折合後世也有近三十米長。

雖然說相對於同時代被西方人狂吹的希臘三層漿戰船,看起來是小了一些,然而戰力卻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45米長、六米寬的希臘船,航行時一百七十支木槳飛轉,儼然地中海上的巨無霸!

實際上這玩意卻都是皮條和繩索捆紮,航行的時候無比威風,其實十分不經撞。特別是發生海戰時,戰船間主要都是對對撞,卻是宛若木筏一般稀鬆。

華夏船隻,講究卯榫結構與釘並用,素來注重實際使用能力。

與希臘同時代的吳國、齊國海戰,已經足以說明一切了。

借用一句美國學者杜普伊的話說:「從公元1世紀到3世紀,世界造船業的領先位置,落到了中國人手裡!」

漢代開始成熟的樓船,長達百米,整個船體通常三層城樓構造,部署各種遠近兵器,放在當時的世界海洋上,就是無敵的存在!

而且千萬別以為,這巨大體型的樓船是花架子,好些細節技術,樓船比起西方世界來,領先的都不是一星半點。

比如驅動中,華夏的櫓要比西方人的槳輕鬆省力,甚至方向操縱中,華夏船的舵更遠遠甩開西方人的側槳。

正是依靠戰船的先進性,使得漢朝的強盛,深入人心。

漢武帝時代,漢朝的海軍就多次跨海征戰,向北碾壓朝鮮,向南平定越南地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跟大佬戀愛你慫了嗎 奈何總裁要娶我 夫人她隻想當首輔 韓娛之崛起 大佬我真的隻想報恩 熱搜又被我承包了 那些熱血飛揚的日子 八零神醫俏嬌媳 中世紀的獵魔人 每天醒來都要綁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