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朕就愛不值錢的字畫(1 / 2)

加入書籤

實際上大明末期的這些火炮,已經走入了一個誤區裡麵了。

在後世有一個叫做倍徑的詞匯,指的是炮管口徑與長度的倍數關係。

比如四十五倍徑,代表的就是炮管長度是口徑的45倍。

雖然說炮彈在炮管內待得時間越長,那麼彈道越是平直,威力自然也就越大。

然而,實際上卻是有一個現實問題,也就是倍徑越高,鏜壓越大,對於炮管的材料要求也就越高。

當製作炮管的材料無法突破的時候,隻能用增厚管壁等技術來維持炮管的強度。

這也就有了炮管鍛造技術,自緊技術,合金技術,等等的出現。

在這個問題上,最出名的就是清末漢陽仿照的委員會88步槍,也就是漢陽造。

漢陽造因為冶煉技術達不到標準,使得不得不在槍管外麵,增加了一層套筒,於是就有了一個更為廣為流傳的名字——老套筒。

在一些小說中,作者異想天開,自以為給老套筒增大了口徑,就能取得更大的殺傷力,使得老套筒這玩意,變成了一具大殺器……

盡在扯淡!

當鏜壓超過了槍管的極限之後,唯一的一個下場就是炸膛!

真以為清末的工匠都不知道老套筒殺傷不足的問題啊!

實際上針對老套筒來說,若想增大殺傷力,的確唯有擴大孔徑這一個選項,也就是使用更大直徑的子彈。

然而這麼做了之後,單純的增加套筒的厚度已經不行了——

相對於槍械來說,抬槍的射程更遠,但是這玩意拿著作戰,這不是找死嗎?

一杆沉重到士兵端不起來的火槍,與燒火棍何異?

因此,從技術方麵來考慮,就隻要截短漢陽造的槍管長度,減少子彈在槍膛內的滑行時間,也就減少了火藥燃燒後對於槍管的壓力。

雖然說這樣一來,火槍的有效射程會減少了很多,但是,在排隊槍斃年代,隻需要考慮最短時間內投放到敵人陣地上子彈的多寡。

也就是大力出奇跡。

不管是槍支也好,還是火炮也罷,在沒有間接瞄準裝置之前,有效射程都指的是彈藥直線飛行的這一段。

雖然說因為地心引力的原因,飛行了一段距離之後,彈丸就會像地麵墜落,但是,這不代表就沒有殺傷力了。

對於馬克沁的應用,有經典的一招,就是將槍口抬高,掃射到天空上,然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子彈會形成一個扇麵,從而擊殺有效射程之外的敵人。

……

換句話說,若是當增加有效射程的舉措,已經成為了阻礙的時候,不妨采取最具有性價比的辦法!

然而,大明的火炮,倍徑那是相當的高!

糟糕的糕!

因為這個時代,材料學根本就沒有影子,使得紅衣大炮也好,或者是佛郎機也罷,倍徑一塌糊塗。

有些火炮的倍徑遠遠的超過了40,有些卻隻有20不到。甚至碗口炮還就是一個大號的煙花!

若想增加火炮的威力,隻有樹立起倍徑這個理念來,在現有科技的情況下,最大可能的規範倍徑,才能發揮出火炮應有的作用。

朱慈炯想明白了關節,對一眾工匠道:

「命令,今後所鑄火炮,陸軍所用當以炮管口徑的20倍為最低,45倍為最佳長度,船隻所用火炮,當以30-52倍之間。」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跟大佬戀愛你慫了嗎 奈何總裁要娶我 夫人她隻想當首輔 韓娛之崛起 大佬我真的隻想報恩 熱搜又被我承包了 那些熱血飛揚的日子 八零神醫俏嬌媳 中世紀的獵魔人 每天醒來都要綁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