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小女丁潔(1 / 2)

加入書籤

臥龍崗在南陽城西八裡處,它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嶽,山水相依,景留四時。

張嫣站在門聯前,抬頭望去,隻見紀念諸葛孔明的對聯,已經微微泛著黑色,她輕聲誦讀道:

「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氣周瑜,摒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好聯!」

張思源站在張嫣身側,他皺緊了眉頭:「太後,可是與陛下政見不合?臣下懇請太後三思。」

他沉聲道:「太後,大明初立,百廢待興,正是開拓進取之時,太後若是寓居此處,與我大明不利,會讓天下士人腹誹的啊!」

張思源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張嫣從葉縣回來之後,就表示要在臥龍崗武侯祠對麵修建一所道院,她要為大明亡於韃子之手的難民祈禱。

「守約,你不用在勸了,哀家深感祖宗基業淪喪,百姓苦難之重,願用餘生為彼等超度,這是功德無量之事,又如何會成為清廷的把柄呢?」

張嫣淡淡的語音,竟然顯得格外的縹緲。

在這薄霧籠罩的武侯祠前,卻顯得有了幾分不真實。

張思源眉頭緊鎖,正要打算私下裡遣人去奏報陛下。

哪知道,張嫣仿佛看透了他在想什麼:「陛下那邊你不用去了,這些銀子就是陛下給予哀家修建道院的,你若不信,我這裡有陛下手書。」

「皇帝的字,守約你卻是認識的。」

眼見張嫣這麼說,張思源隻得嘆息一聲。

張嫣笑了笑,指著官道右側的山嶺:「就在那一代修建道觀吧,陛下登基的天壇,便在旁邊……」

張嫣的言語裡,有了一絲莫名的味道,她笑了:

「況且,哀家隻是為罹難者祈禱,又不是出家了,守約你擔心這個乾什麼?」

「再說了,若是有人來投,哀家還是要接待的呢!」

聽到張嫣如此說,張思源這才不在阻攔。

近四十萬白銀,足夠修建一大片建築了。

況且這南陽城乃是一展平原,周邊沒有什麼險要之地,若是將城西的臥龍崗利用起來,倒也是一個防守之道。

雖然陛下沒有說要在這邊修建都城,但是,張思源已經開始選址了。

熟讀史書的他,自然知道,新都若是他主持修建的,那麼他自然能夠名列史冊。

既然太後想要在臥龍崗這裡修建道觀,那麼他不妨以此做了規劃。

雖然說南陽城內荒蕪的宅子頗多,若是想要省力,隻管搬遷安置了一部分人,然後規劃出一個皇宮用地,將那些房子改建一番,便能省了不少的錢財。

但是,張思源不準備這麼做。

他們不差錢!

單單是棉布作坊那邊,上個月就淨賺近兩百萬白銀,現在的大明,縱然擴軍備戰,卻也已經達到了收支平衡。

水力紡紗機正在試驗,等到這個完成之後,他們的產量必將再次翻番,到時候賺的錢,將會像大海一樣流淌的——賺了這麼多錢,修建一座皇宮,自是不成問題。

……

張嫣揮揮手:「守約,你事務繁忙,就不用陪著哀家了。」

她轉過身來,對一眾文武大臣揮手:「都各自去忙吧,哀家在此地暫住,待到道觀修繕完畢,哀家在移居觀內。」

「既然太後執意如此,臣下唯有遵旨了!」

張思源揮手招來自家大哥:「大兄,你親自帶著五百兵卒,駐紮此地,保護太後的安全!」

張思本點頭:「四弟放心就是,我醒的。」

留下了兵卒護衛張嫣的安全,張思源這才帶著一眾大臣離開。

陛下雖然已經登基,但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考量,卻是沒有組建中央朝廷,他這個南陽知府,卻負責統籌整個大明的各項事務。

張思源明白,這是陛下給他的考量,若是他能夠讓陛下滿意,那麼未來必然是要入閣的!

……

諸葛祠內有十景,相傳乃是諸葛亮隱居臥龍崗時所留。

當然,因為年代久遠,諸葛亮究竟是躬耕在南陽臥龍崗,還是襄陽隆中,已經不可考了。

祠內還有道士居住,道長青雲子陪同在十步之外,帶領張嫣參觀諸葛祠。

她在一處「跋」前站定,青雲子見狀,急忙道:「太後,這是南宋紹興八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嶽武穆路過南陽,借宿祠內,留下的墨寶,先賢照跡雕刻而成。」

張嫣抬頭,隻見橫匾是一行草書,上書諾大的「還我河山」四個字。

她低聲念了跋上的詞句:「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

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月匈中抑鬱耳。

嶽飛並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跟大佬戀愛你慫了嗎 奈何總裁要娶我 夫人她隻想當首輔 韓娛之崛起 大佬我真的隻想報恩 熱搜又被我承包了 那些熱血飛揚的日子 八零神醫俏嬌媳 中世紀的獵魔人 每天醒來都要綁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