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我家的新房子(1 / 2)

加入書籤

我的爺爺依然在建築工地上打工,我清楚地記得我考上師範的那一年,我的爺爺已經七十三歲。

「就是餓死,我們也決不能乾這種缺德事,我們一定要把最好的糧食交給國家!」,爺爺的這句話總是會在我耳邊想起。可是,一個寧願自己被餓死,也要把自己最好的糧食交給國家的爺爺已經七十三歲高齡卻依然在建築工地打工!這一切隻是因為我的爺爺是個農民,所以爺爺無法像城裡人那樣年滿六十就可以領著退休金在家安享晚年,可是,爺爺對國家的貢獻並不少。

爺爺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是我知道,在家安享晚年的爺爺是沒有任何收入的。父母養育了我們兄弟姐妹五個,生活實屬不易,能沒把我們弟兄姐妹幾個餓死就是最大的功勞。爺爺平時的零花錢隻有靠自己在建築工地打工掙得,另外還要貼補家用,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爺爺燒得一手好的飯菜,爺爺憑此手藝總是給村上人家的紅白喜事幫忙。有時遇到誰家有紅白喜事請爺爺幫忙,即使爺爺身在建築工地,爺爺也總會請假回來給這些請他的人家幫忙,爺爺經常會說:「誰家沒有個紅白喜事?能幫就幫!」

是的,「能幫就幫」,可是爺爺請假回家幫別人家紅白喜事燒菜做飯,爺爺就拿不到工地上的工錢,爺爺的這種樂於助人的行為總是會招致母親的數落。爺爺也總是會生氣的回擊:「不需要別人幫忙的人家還算個人家嗎?難道你家以後遇到大小事就不需要別人幫忙?」,爺爺的這一句話總是會堵的母親啞口無言。

在那時,人們的人情味甚濃,誰家有個大小事都是大夥一起幫忙完成的,人們不僅會從工地請假回家幫忙,而且絕對不會拿工錢。主家隻需在幫忙結束的時候,提供一頓不算怎麼豐盛的飯菜就行,如此的默契已經成了那個時候人們交往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

我記得小時候我家建第一座大瓦房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平時的時候都是由父親和附近的鄰居利用早餐中午傍晚空閒的時候,你添一把土,我砌一塊石頭完成的,隻有到了上梁落成的那天,父親和鄰居才會集中時間請一天假。家裡一下子來了十幾個壯勞力,人們熱火朝天的忙碌著,人們必須要在晚上太陽落山前把新房剩下的工序全都完成,然後鳴放鞭炮宣布新房落成。人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房子裡抽煙喝酒,一起慶祝新房的落成。

這一天是我家最熱鬧的一天,村裡所有的匠人、手藝人都被父親請到家裡幫忙,亂哄哄的,但一切井然有序。瓦匠、石匠師傅負責砌牆上瓦,木工師傅負責製梁上梁矯正檁條,母親則領著幾名婦女在紮柴幾子。所謂的柴幾子就是將十幾根蘆葦杆攥成一個圓柱形並把它用細繩紮緊,如此首尾相連的很長很長,後麵有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手拿菜刀按照房屋需要的尺寸,把它們剁成十米左右一截一截的模樣放在那裡,隻等著木匠師傅矯正好房梁和檁條後的一聲大喊,母親就會急匆匆的丟下手裡的活計,從蘆葦堆裡翻找出早就已經準備好的一個竹編的籃子遞給上梁的木工師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諸天:贈送禮物,獲得萬倍返利! 諸天視頻:曝光秘密 頂流她又強又沙雕 帝道皇主 九叔:冒牌掌門人 一剎那便是永劫 三尺青鋒 我以武神之名橫掃都市 扶風雲塘 太初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