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落武者狩(一)落魄公子(2 / 2)

加入書籤

「計察,你率三人繼續於側邊埋伏,持弩射擊,記得著重先射那為首的精壯之人。」

「仆楊、仆柳,你二人隨我一起攔截前路。」

於正見時機成熟,微一甩手,示意眾人趕緊行動起來。

「是,公子。」

這位名為於正的年輕人也不知前世做了什麼惡事惹怒了老天,一個精準的閃電,硬是把他劈得穿越了,而且還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周朝。他魂穿了一個與自己同名同姓的貴族小子,成了眾人口中的「公子」。

這時的「公子」可不是後世古裝劇裡爛大街的稱呼,在此時「公子」乃是真正的貴族之稱。

《禮記》:諸侯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子為公孫。

華夏諸侯國中,國君的同族之人稱之為公族,國君的兒子則稱之為「公子」,國君的女兒稱為「公女」或者「女公子」。

所以「公子」乃是國君或者上代國君之子才能有的專屬稱呼,是這個國家真正的貴族。公子可以治政,成為公族大夫;公子也可以領兵,成為一軍之將。在整個春秋戰國的歷史上,便有不少文武兼備,建立了赫赫威名的「名公子」。

不過於正所穿越的這個「公子」卻是有些悲催了。繼承了原身腦海中零碎的記憶後,於正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國家乃是「邘國」,正是他「於」這個姓氏的始祖之國。

周滅商而興後,大舉分封諸侯。由於邘地所在北扼上黨之門,南控虎牢之險,交通東西各國,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武王特封其次子邘叔(姬誕)於邘地,建立了姬姓邘國。從這之後,邘叔的後世子孫便都開始以邘為氏3。

春秋時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族屬,氏是分支。所以於正此時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姬·邘·正,姬是姓,邘是氏,正是名。當然他如今還有個字,叫做子敬,取「德正而人敬之」之意。

西周初年,邘國作為武王次子的封國也曾顯赫一時。然而滄海桑田,周朝也由西周變成了東周。王室東遷後,邘邑所在之地因靠近王都雒邑(「雒」同「洛」,後世洛陽)附近,竟變成了天下炙手可熱的近畿之地。而邘國所控的虎牢之險,更是東方諸侯上洛朝拜天子的必經之所。

了解日本戰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上洛」4對於那些野心勃勃的諸侯們來說是多有吸引力的事。而邘邑所處關鍵之地,卻無足夠的實力,便如「稚兒持金於鬧市」,下場如何可想而知。

【作者題外話】:注1:邑,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表示城市;下部為跪著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用作偏旁時變體為「阝」(右耳旁)。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如都、郡、鄰、邦等。有些姓氏如鄭、邢、鄧、鄒、郭、邱等也有「阝」旁,說明在商周時期,這些姓氏是個有城邦的諸侯。

注2:《春秋·魯閔公二年》記載:「冬,十有二月,狄入衛,鄭棄其師。」《左傳》雲:「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於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

注3:於姓,中華姓氏之一,一般認為於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邘叔獲封於邘國,後邘叔的子孫就以於為氏。春秋戰國,邘叔有後裔遷山東郯城。魏晉南北朝時期,於姓真正走向全國。

注4:上洛,提起這兩個字大家會不自覺地想到日本戰國,其實這卻是日本先學的中國。

首先,就說這京都的名稱。京都的歷史始自平安時代的平安京,平安京東側的「左京」取名叫「洛陽」,西側的「右京」取名「長安」。看這名字就知道,這是仿的中國唐代的都城。

再說上洛這件事本身,其實也是學的春秋時期齊桓公的九合諸侯,最後讓天子承認他是霸主之事。齊桓公不僅乾涉了周王室的廢立,還讓天子正式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這不就是日本戰國大名今川義元、武田信玄甚至織田信長等人想要上洛的原因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