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夫人歸寧(四)整編行伍(2 / 2)

加入書籤

那衛國的七名甲士見於正等人被許穆夫人招攬,見機也一道投效了。無它,多日的流亡之苦折磨下,思故國也。曾經他們在狄人的刀劍下的確怕死避戰,現在才知流亡異國他鄉更加艱難,他們實不想就這樣毫無價值地死在異國他鄉,就是死也想再回鄉梓之地看上一眼。

清邑的十幾甲士中也有幾人見歸鄉無望,有些意動,尤在猶豫之間。

而於正又慣會信口開河,半真半假地透了許多所謂的「實情」:什麼齊侯已發兵兩萬匯合宋、曹兩國兵馬共同並力驅狄,不日衛國就要全境光復了。什麼衛君賢明,新即大位便要大封卿士,此時正是落難士人們重拾家名的好時機。

於是清邑甲士中也有四人被說動,一起投效了夫人的座下。鄭衛交界本就不遠,自己惡了鄭君,不如去衛國建一番功業再將妻兒接來團聚,也不失一條迂回之路。

不僅如此,難民之中也有許多人被於正所說的「故事」打動。畢竟齊侯之威,管仲之名,如今的東方各國路人皆知,既然此番有齊國出兵,想來衛國收復舊土的希望很大。於是有大約一半的衛國難民思量再三後也決定相隨,回去看看情況再說。

如此烏泱泱一大群人便圍在了許穆夫人的車架之前,人多事雜,再想要動身卻比原來輕車簡從麻煩了許多。

許穆夫人及其眾多女眷又不方便拋頭露麵,念及於正之前的光輝形象,以及他的公子身份,索性便讓他做了統領,總率這些甲士及難民。

於是於正在稟明了許穆夫人之後,從中順勢收編整備了一番。

首先是甲士,於正本部除去自己原有甲士九人,又得新收編的甲士十一人,正好二十人。以諸甲士為伍長,每伍五人,將難民中的青壯之人歸入其下,持以棍棒一類武器,如此便得到了一支百人左右的步徙隊伍,可以用來護衛夫人及民眾安全。

軍伍初步成型,許穆夫人自也順水推舟,以衛國公女的身份暫時將於正任命為卒長之職,並將她從許國帶來的財貨對著新成立的兵甲們賞下一些,以作籠絡。

於正此次采用的編製乃是循的《周禮》中的軍武建製。最小的步兵單位為「伍」,由5人組成,長官叫「伍長」,下士爵位。每「兩」有5個「伍」組成,計25人,長官為「兩司馬」,中士爵位。每「卒」有4個「兩」組成,計100人,長官為「卒長」,上士爵位。於正便暫時擔任了「卒長」一職,至於具體爵位卻是要見過了衛君之後再行定議。

西門吉和計察二人作為親信,自是被於正任命為「兩司馬」一職,另外的兩位「兩司馬」卻是從投效的衛人甲士和清邑甲士中推舉出來的,各有一人。

為什麼會有「兩」這個單位呢?這是因為每「兩」是有五個伍的二十五人和一乘戰車組成的,所以稱「兩」(輛)。「兩」便是以戰車為核心戰力編製的軍事單位,步徙的作用更多則是保護戰車,以及跟在戰車後麵沖鋒。

各國的軍力如何,便看國內可以征調出多少乘的戰車,所以有百乘之國、千乘之國的說法。

「伍」、「兩」、「卒」再往上還有「旅」、「師」、「軍」三級。每「旅」有5個「卒」組成,計500人,長官為「旅帥」,下大夫爵位。每「師」有5個「旅」組成,計2500人,長官為「帥」,中大夫爵位。每「軍」有5個「師」組成,計12500人,長官為「將」,卿(上大夫)爵位。

畢竟隻是臨時統帥,因而於正延用了傳統軍製,卻沒一味去追隨齊國軍改後的編製。

有了這一卒四兩人馬,於正便將他們分開,散入難民隊伍之中,將難民們也納入體係之中。如此,一行人在一番休息整編之後總算可以再次上路。

此番隊伍擴編,算上難民卻有了七百餘人的隊伍。因而一路行來是煙塵滾滾,人聲鼎沸。左近一些山匪們遠遠見了自是不敢再打主意,倒是有一些小股的難民,聽了他人轉述於正的蠱惑之言而紛紛加入。

於是等到眾人出了鄭國到達曹國時,不過三四天時間,隊伍人數卻是突破了千人大關。於正的步徙隊伍也得以擴編到一百五十人,整整六兩人馬。

【作者題外話】:「曹」的姓氏起源: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鐸被封於曹,建都陶丘,成為始封之君,也就成為曹氏的始祖。曹姓子孫都發源於山東省境內,所以,早期的中國曹姓人都來自山東。

曹國之地處「雷夏、菏澤之野」,版圖麵積相當於今定陶區、牡丹區、曹縣。其後又擴大,西南至今開封市以東,東南至今巨野縣以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