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夫首戰(三)戰事動員(2 / 2)

加入書籤

戰爭前的占卜活動,一般在太廟舉行,常用的占卜方法有兩種:一種曰「卜」,是鑿焼龜甲,根據裂紋判斷吉凶;一種曰「筮」,用蓍草起卦,並解讀卦象,即後世所熟知的《周易》。

衛國占卜出來的結論是「大吉」,漕邑大夫占卜出來的結論是「吉」,所以雙方都是信心滿滿。

占卜之後便是祭祀,或者稱「告廟」。

用三牲祭告祖先宗廟,向上天及先祖稟告出戰緣由,祈禱祖先保佑,取得戰爭的獲勝。

告廟之後,便是「遷廟」。

將宗廟內祖先的神主(牌位)請出,安放在齋車上,從軍出征。這是「先主的英靈與我同在的意思」,也是得祖先保佑的一種。

接下來便是「授兵」和「閱兵」。

「授兵」即分發兵器,有的甲士和步徙沒有兵器的,便從太廟武庫中拿出兵器來分發,用完後再統一歸還。

「閱兵」則是因為集合起來的軍伍是分散地來自各個不同領主的,所以要先整編隊伍。另外也要查看領主們應該承擔的兵役數量是否完成了規定(甚至領主間還有互相拆借的)。整軍完成後,主帥會來視察軍容、整頓軍紀,並向眾人揭示占卜的結果。

如此,等到所有的這些儀式都一一完成後,營地中大戰的氣氛已經被渲染到了極致。到了真正的約定時日,雙方這才真正的「誓師」出發。

於正和弘毅大夫作為此次將兵的主帥,在誓師大會上自是要發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的。好在有前輩們的成例在前,《尚書》所載的《甘誓》、《湯誓》、《牧誓》都是經典的誓師之辭,二人隻需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改動就成。

誓師之後,兩軍便正式在漕邑城前的空地上擺開陣來,真正的兩軍對壘。

一方是漕邑大夫所屬,出兵車五十乘、步徙千餘人;一方是衛國的於正、弘毅大夫所部,出兵車三十乘、步徙七百餘人。

當然,如果雙方講究的話,這時還有「致師演武」這一環節。

即正式交戰之前,雙方會各自派出驍勇善戰的猛士,先行比試較量一番。如若己方猛士得勝,對鼓舞士氣自是有極大的幫助。

這就是後世於正經常在電視裡看到的《三國演義》中軍前猛將單挑這一環節了,什麼「關羽溫酒戰華雄」,什麼「三英戰呂布」,看著確實激動人心。

不過於正自己的武力不彰,軍中目前來看也並無「猛將」一類的人物,渠仰倒算得勇武,但於正仍沒有必勝的信心。於是他並沒有同意軍前演武這一環節。畢竟要是單挑輸了,減士氣的「減益效果」(俗稱「debuff」)太厲害了,他實在沒必要去冒這個險。

不過雙方軍前叫罵一陣提提士氣卻是可以的,把士卒們心中的火氣先給勾出來,真正交戰起來也能更賣力。

於是,一方罵說「你們沒經過領主同意亂砍亂伐,是偷盜行為」,另一方則回罵道「漕邑人私下抓衛人為奴是不講武德」,兩方好是對罵了一陣。

【作者題外話】:希望大家多互動,多投票,謝謝大家了,別一直養書了,容易養死。塔讀是很看重追讀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