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侵攻復土(二)楚丘之議(2 / 2)

加入書籤

於正一席話有理有據,眾士大夫們聽了連連點頭,連國君都被說動三分。

「還有一點。」大夫石祁子卻是接過話茬說道:

「齊國看似仁義,高舉『尊王攘夷』大旗,但自如今的齊侯小白繼位之後,以無禮和不盟之名,先後滅亡了齊國附近的譚、遂兩國,盡吞其地,可見與齊為鄰,未必不是一件危險之事。」

「譚國」,不錯就是後世譚姓的始祖之國,當然此時的「譚」字乃是「阝」旁,寫作「覃阝」,說明曾是個有地的貴族。

譚國曾經也是齊國的附屬國之一,由於公子小白逃亡時經過譚國,收到了譚君的無禮對待,於是小白返回齊國繼位後的第二年(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正式出兵滅掉了譚國,譚國君主逃向了莒國。

於正聽懂了石祁子大夫的意思:永遠不要相信諸侯國間所謂的仁義,那隻是因為利益不夠。

借此,於正不由想起了後世的一句話,「春秋無義戰。」

如此,石、寧兩位上大夫皆發表了他們的觀點,認同「復土南境,楚丘為都」之事。國君姬申雖然仍有心中不平,甚至懷疑二位大夫都導向了公子辟疆,但也隻能暫時擱置了此議,宣布正式開宴。

筵席之後,國君姬申卻是單獨召見了於正,想要說服於他。於正卻講出了一言,便讓國君徹底同意了復土南境的意見。

他道:「素聞公子辟疆與齊國公子無虧親善,國君不如先使人問計公子辟疆,看他意見如何?」

筵席之上,國君有意冷淡公子辟疆,卻是沒給他太多發言機會。

國君聞言略有所思,果然使人暗中問計公子辟疆,誰想卻如於正之言,乃是遵從齊國之意,復土東境,建都莘邑的意見。

國君這才徹底定下決議,要以楚丘為都,先行收復南境。

更依於正「無中生有」之計,派使往宋、曹二國而去,誆騙他們定下盟約,為衛國在楚丘建城,定為新衛都。

公子辟疆的門客自是不解,問公子何故明知國君會持相反意見,還要故意言說東境復土之言,成全了石、寧以及於正幾位大夫的議案。

公子辟疆則說:「若是完全依附於齊國,那我與齊公子無虧的交情便不對等。事事有求於人,再好的交情也總有耗盡的一天。

再者說了,以外國勢力相脅迫而完全不顧國內意見,即便能真的登上君位,勢必也不能持久。到時候免不了被士大夫們和國人趕下台、流亡它國的下場。我可不想自己死後,得個「出」的惡諡。」

「出」這一諡號,乃是對被廢黜趕下台或者出奔外國的國君的一種稱謂,卻是個大大的惡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