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侵攻復土(十七)浚邑招賢(1 / 2)

加入書籤

於正深感自己麾下人才的不足,比如西門吉,可帥一旅而難將一軍,比如計察,雖忠心有餘但韜略稍遜,其餘渠仰、元銳、施展等人也各有各的亮點,但總還需時間磨練成長。

現在,於正攻下了浚邑,打算利用此地的財貨和人口,把自己的步徙軍隊再擴充一倍,編為正卒千人、輔兵千人的四旅之師。如此,人才儲備方麵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

此時人才的選拔製度主要分為三種:

一是軍功製,此次浚邑大戰,步徙軍中自也湧現出一批有功之士,於正提拔了其**勛最著的三人為「下士」,以示嘉獎,另外功勞最大的施展則被提升為了「中士」。其餘等有功之人,也都於《評功冊》上記錄其功,發下軍功勛章和錢糧獎勵。

此製度乃是於正目前選拔人才的根本製度,因而對它把關極嚴,絕不允許軍中有私相授受,買功賣功之事發生。

二是舉薦製,於正特地找來本地的三老和有頭有臉的士人,便是希望他們能夠舉薦自己族中的子侄人才出仕。不過看他們興趣寥寥的樣子,似乎對此並不敢興趣,另於正大感驚訝。

問詢了計察,通過他的講解,於正這才明白過來原因。

原來,雖然是於正收復了浚邑,但是這浚邑具體封賞給誰還未可知。在浚邑大夫還有後人活在世上,並未完全絕嗣的情況下,大概率國君還是會將此地封給原主的後人。不讓自己的封臣宗廟祭祀斷絕,這是君主的仁義。當然,因為之前的失地之責,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封作為懲罰。

所以,作為本地士人們的選擇,最佳的,那當然是直接出仕國君,成為君主的直臣。大夫的臣子,算是國君的陪臣,雖然同樣可以為國效力,但是相對晉升空間會小得多。

除非才能特別出眾,可以被國君看到或是得到大夫舉薦,才會被國君破格收為直臣。否則一般情況下,國君也不會奪人所愛,去挖自己大夫的牆角。

比如後世趙國的藺相如,他原是宦者令繆賢的臣子,得繆賢的舉薦,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立下了大功,這才被趙惠文王收為直臣,封以大夫之爵。

所以本地士人的第一選擇,便是成為國君的直臣,特別是在如今衛國人才凋敝的情況下,這是完全可以一試的。

即便不能成為國君的直臣,他們還有第二選擇,便是出仕未來的浚邑大夫。如此,不僅可以就近得到封地,而且還方便照顧家裡,總好過跟著於正遠走他鄉。

所以,因為這些現實的原因,又加之於正此時還沒有自己確實食邑的緣故,所以浚邑的士人們並未派出自己的子侄出仕,卻是給於正出了另外的主意,那就是讓於正效仿古人「樹旗招賢」,吸引那些民間和鄉野的人才。

於是,於正按照三老的建議和此時的古禮,準備了弓旌車乘、還有乾旄、乾旟、乾旌等各類旗幟,將一切儀式感做得很足,組建了一支專門用來招賢的車隊。

乾旄(o),就是以氂牛尾裝飾的旗杆,乾旟(yú),以鷹雕羽毛裝飾的旗杆,乾旌(jīng),以五彩鳥羽裝飾的旗杆。乾旄、乾旟、乾旌等三類旗幟樹於車後,可以顯示出威儀與莊重,凸顯招賢的誠意。

這是古禮,雖然於正看著很奇怪,但還是一一遵從了。

於正命人遍搜府庫,好不容易才收集到這幾樣稀奇古怪的玩意,總算完成了三麵旗幟的裝飾。便讓手下駕著插有三麵招賢旗的車隊,來回奔馳於浚邑城中。車上有人擊鼓,有人鳴鑼,可謂聲勢浩大,國庶們爭相前來觀看。

車上還備有一聲音嘹亮之人,對著圍觀眾人高聲唱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