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治政黑山(十五)在祀在戎(1 / 2)

加入書籤

男子不能守土安邦,卻要女子遠嫁聯姻換取和平,實乃恥辱。

史書記載,於正在此次家臣會議上振聾發聵地提出了「四不警言」,用來告誡後世子孫執政時四件絕不能做的事。被後人編在《太祖祖訓》一書之中,世代流傳,「四不警言」也成了後世王朝的規範之一。

「太祖祖訓:凡我子孫後裔,不可和親、不可賠款、不可割地、不可納貢。」

後世野史,多有雜家獵奇列艷,為了吸引眼球,卻是將於正和姬春二人之事瞎編亂造,寫得纏綿悱惻。特別是那些女頻作者,將二人描繪成一對熱戀的癡男怨女,由於朝堂壓力而被迫分開,此後姬春在陳國鬱鬱寡歡,而於正為報這奪妻之恨,奮起發展,終成一番大業。

這卻是後來小說家的事了。

……

此時此刻,在石城邑內的大廣場之上,正朔節前最大規模的一次祭祀,也正在拉開序幕。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可是一件和戰爭同等重要的大事。

周人迷信,認為成功的祭祀,可以消除領地中的疫疾,保佑糧食豐收,甚至庇佑國運昌盛,所以祭祀之事萬萬馬虎不得。

此次大祭,由禮賓司負責布置,由布政司提供錢糧,花了不少工夫,這才將巨大的祭台布置得莊重威壓,熠熠不凡。

於正也深知這時代的民眾、士人皆十分迷信鬼神,對此他也不敢大意,所以今日特地穿著華麗的祭服,披著純白的羽裘,月要佩白玉環,手持祭祀玉圭,打扮得十分正式。

一邑八寨能來的人也都來了,密密麻麻圍著祭台站了好幾圈,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斷湧著往前擠著,想要觀看於正大夫的祭祀之禮。好在有渠仰帶著步徙維持著秩序,這才沒有生亂。

手下家臣們就幸運多了,祭台一側的空地上專門給他們預留了位置。待於正主祭完成後,他們也要跟著一起助祭。值得一提的是,四位女性的正副鄉宰也一起出現在了祭祀大典之上,引來人群的指指點點。

幾位善樂的樂師吹起管笙,敲起鍾鼓,更有之前從狄人處繳獲來的編鍾也被擊打著發出沉悶而厚重的聲音,給現場平添了幾分肅穆氣氛。連嘈雜的人群也在編鍾低沉、莊重的鍾鳴聲中漸漸安靜下來。

巫祝也是從八寨中找的,平常最多隻主持過寨子中的鄉野小祭祀,為一位大夫做祭祀倒是尚屬首次,今日他顯得有些緊張。

戴上了猙獰的桃木儺麵,他帶著手下幾人開始舞蹈、吟唱起來,動作誇張,宛如唱戲一般,說著聽不懂的神神叨叨之語。

隻見他突然對著火把噴出一口酒來,現場瞬間燃起一把大火,引得人群連連驚嘆。

「吉時已到,大夫獻禮!」

於正大步上前,按著指引來到祭案之前。

這時,一旁的幾名侍從底下牽上來一隻小羊羔,一頭小牛犢,以及一隻小豬仔。羊、牛、豕乃是祭品中的三牲,它們便是今日的祭品。

於正提著一把一尺多長的青銅短劍上前,將其對著三牲的喉嚨一一宰殺了,並倒提三牲,將三牲之血全數流入祭台大地之中。

古時人們相信,血是有靈魂的,因而是一種特殊的祭品。血能維持人和動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著受傷甚至死亡,隨著血液的流失,靈魂也會逐漸脫離肉體,所以古人認為血是靈魂的象征。

隨著三牲之血不斷滲入土地之中,好似真被快速吸乾了一樣。巫祝也在一旁對眾人大聲宣示道:「快看啊,上蒼已經接受了我們的獻祭,來年必將消弭災禍,賜下福瑞。」

同時,笙簫和鍾鼓的演奏也變得更加熱鬧起來,伴隨著新的樂曲進入了**,巫祝幾人的動作也越發的癲狂,他在祭台上不住地跳著旋舞,用來取悅神明。

周圍圍觀的民眾見此,也在樂師的樂聲之中,揮舞著高舉的雙手,一起跟著巫祝舞動起來,隨著樂曲的節點變化,向著祭台方向不斷行了幾個大禮。

如此,在血祭和愉神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驟了--占卜問吉。

人們在祭祀後都會向神主占卜,借以預測未來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求事無巨細,有問來歲收成的,有問戰爭吉凶的,諸如此類。卜筮的用途達二十餘種,其中有卜財、卜居、卜歲、卜天、卜徙等。

《尚書》載:「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

於正自不用求什麼「天下大同」,但作為石城邑的大夫,黑山的一方小領主,為領地問一下吉凶,用以安定一下民心還是很有必要的。

侍從取來早已準備好的卜筮甲骨,遞給於正。傳說占卜用龜甲乃是最為靈驗的,但有些地方若沒有龜甲,也可以用牛的肩胛骨、甚至動物的骨頭代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