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楚又伐鄭(三)士族子侄(1 / 2)

加入書籤

邘邑各士族讓年輕的後輩子侄出仕於正,這一衛國的分支小宗,從另一方麵看,也是對主宗無能的失望表現。

大宗小宗的關係,大宗是樹乾,小宗是枝丫。所以在朝堂上,大宗是君,小宗是臣;在宗族事務中,大宗是族長,小宗是附屬。

然而,在如今這個時代,大宗小宗的地位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自晉國曲沃代翼後,晉國的小宗便篡奪了大宗的權利地位,一躍成為了晉國的國君,也算是「下克上」的一種。

邘邑士族們如此表現,國君尚還能持重,不發一言,作為嫡長子的邘成卻坐不住了,要知道於正也是嫡子,嫡次子也是享有一定繼承權的。若是國內的士大夫們都紛紛倒向了於正,那他這個儲君的位置自然也就坐不穩了。

邘成倒也聰明,在手下門客的建議下,卻是來了個苦情計,先行向國君哭訴,言說自己不如公子正賢明,主動請求國君立嫡次子於正為太子。

這種退位讓賢之事在歷史上不是沒有,相反,還是流傳各國的美談之一,遠的便有吳國建立者太伯奔吳之事。

周太王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於姬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鬱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借為父采藥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定居於梅裡(今江蘇無錫的梅村),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武王分封,封其後代為二國:其一為虞國,其二為吳國。)

近的便是最近宋國之事,宋國太子茲甫(宋襄公)還有個庶兄目夷,素有賢明,於是茲甫在父親麵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

於是,宋桓公把茲甫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聽後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說:"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製度啊"。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逃到了衛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

這兩件事都被傳為美談,於是邘成也來學這一套,當然他不是有心讓賢,而是知道以父親守成執禮的性格,肯定不會違背如今的嫡長子繼承製。

果然,國君聞言心中聳動,明白了此事所產生的惡劣影響。邘國本就勢弱,若臣子有了二心,加上諸子爭位,那國之將亡矣。

於是,國君好生安慰了太子邘成一番,再次對著臣下們重申了他的太子之位。並且帶著族人正式敬告了宗廟,將於正小宗的身份記錄在冊,算是明確了兩支的地位。

這可是一招狠棋,明確了於正小宗身份後,他就失去了繼承的權利,今後隻是邘氏在衛國的小宗而已。即便將來邘成身故,國君之位也有大宗邘成的子孫們來繼承,卻輪不到小宗的頭上。

若是將來於正仗著兵強馬壯,要以小宗來奪大位,行晉國曲沃代翼一樣之事,那也難免世上輿論菲菲,背上個忤逆的名聲,需得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洗刷乾淨。

這樣一番行動下來,家臣們自也明白了國君維護嫡長的心思,再有什麼想法也收斂了不少,紛紛再次向太子邘成靠攏。國君見此也很得意,自己成功避免了邘邑的分裂風波。

至於之前,隨著使團投效到於正手下的那些士族後輩,也就決定不再追究了,畢竟隻是十來個年輕人,若是沒有家族的後續援助,能濟什麼大事。

當然,這一切,遠在黑山的於正是不知道的,他還頗有興致地接待了這些邘邑的年輕人。其中,西門家和計家也再次加大了對於正的投資,分別又派來了兩位年輕子侄。

「啟稟主君,這是我二叔家的兒子,我的四弟計僑,今年十六歲,通文墨,懂算法,乃是我計家的麒麟兒。」計察頗有榮焉地介紹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