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中牟攻略(三)東路奇襲(1 / 2)

加入書籤

因為連續乾旱的原因,狄人也擔心今秋的收成會大受影響,因而也加大了對淪陷地區的掠奪。黃河以北,不少衛人、邢人的村寨相繼被破,輕則劫掠糧食物資,重則整個村寨都慘遭屠戮一空。

中牟附近,不少難民便向著如今被黑山聯軍收復的臨慮邑湧來,尋求庇護。

然而,公子康治下的臨慮邑,去年秋收時便被狄人搶割過秋糧,邑中本就糧草不豐。如今又湧來這麼多難民,雖然眼饞這些人口,但是卻吃不下這麼許多,隻能將其中的大部分都轉贈給山上開墾了良田無數的於正了。

於正自是來者不拒,又收下了數千人口用來實民,並再次在黑山中開辟出六寨用來安置。如今他麾下的領地已經達到了兩邑二十六寨之多,人口總計三萬五千餘人。

考慮到狄人最近的凶殘行動,在淪陷區又一次引起了極大的民憤,再加上軍隊換裝完畢後,再呆在黑山穩步發展,實力上升不大。

於是,打著「為民血恨,收復衛土」的旗號,黑山軍向著狄人主動發起了攻勢。光於正一家,就調動了四千的常備軍,兩百重裝鐵甲武卒,又征召了一千餘人的農兵,總軍勢達到了五千餘人。

於正將這支大軍分為東、西兩支軍勢,共同出擊。

東路軍,由於正親自率領,作為主力,率正卒一千五,輔兵一千五,農兵一千,以及兩百鐵甲武卒,再匯合弘毅大夫和公子康的人馬,湊齊五千軍勢,從正麵攻擊離臨慮邑最近的大城「中牟邑」。

西路軍則由西門吉帶領,率領另外的正卒五百,輔兵五百,這一千軍勢將向南穿越崇山峻嶺,作為一支奇兵西出百泉邑和共邑(今河南輝縣市區一帶)。

另外,於正又派了使者向衛國和南燕國求援,如果兩家能夠出兵的話,就能形成四路夾擊之勢。

……

陣陣山風吹拂,掀起樹葉翻飛,密林之中,一支軍隊正在山嶺之中艱難地行軍,身上臉上不時被尖利的樹枝劃破皮膚。他們便是西門吉所率領的西路軍,目標便是百泉邑和共邑兩座衛國的淪陷城邑。

百泉邑,臨近百泉河,故有此名。作為淇河水源之一的百泉河,出自共山,因而古名共水,共水之濱原為共工氏的活動地區,所以自商代以來文化便比較發達。

百泉邑在百泉河的西岸,而百泉河東岸便是共邑,也就是原來共國的都邑所在。

華夏歷史上第一次的「共和執政」,便是因為國人暴動,周厲王逃走後,天下無主,所以眾諸侯便一致擁戴共國的共伯姬和,由他「攝行天子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共伯和替代周王室行使職權。從他代行王政開始,史稱「共和行政」;他代行王政的第一年,以他的名作年號,史稱「共和元年」。共和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準確紀年,以編年體的形式一年一年一直記載到今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