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齊楚紛爭(八)無妄之災(1 / 2)

加入書籤

這場楚國的攻伐戰打得虎頭蛇尾,齊國得了麵子,楚國得了裡子,隻有各家諸侯陪著白忙活了一場。這場戰爭也讓人看到了,齊國雖富,霸主雖強,卻終究不是萬能的。

雖然看似取得了勝利,但是霸主的威望不升反降,特別是與楚國臨近的幾國因為擔心楚國報復,頗有些微詞。

於正帶著手下隨波逐流地參與了一場齊楚爭鋒,卻沒想到史書上的大勝是這樣草草結尾的。從初時的驚訝,到如今回過神來,也能琢磨出點其它意味來。

類比後世他喜歡看的三國,蜀國平南蠻,吳國征百越,麵對的還是分裂的蠻夷部落,也是就近發兵,穩紮穩打,歷經千辛萬苦才逐漸平定的。更何況如今諸侯聯軍麵對的是統一的楚國,又是勞師遠征,後勤根本跟不上,所以徒耗人力、物力卻不能建功,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的。

召陵之盟既定,諸侯聯軍便要開始撤退,江黃兩國離得近,率軍自去了不提,其餘各國也要原路返回,還是如先前般要先經過陳國,再經由宋國回國。

結果,陳國不樂意了。之前聯軍來的時候,總體各家的糧秣還算充足,所以大軍過處軍紀較好。如今各家糧秣不足,又在楚國收獲稀少,難免會軍紀敗壞,甚至荼毒地方。

所以,陳國在諸侯廷議上對於東方各國軍隊的歸途提出了其它意見。

陳國大夫轅濤塗(袁姓始祖)出列奏道:「齊侯容稟,我諸侯聯軍兵勢強盛,兵容雄壯,如今既已讓楚國屈服,不若再借由東海之道歸國,觀兵東夷各國,使之也一並臣服,如此豈非一舉兩得。」

齊侯好大喜功,聞言確有心動。畢竟好不容易才拉起了這十萬諸侯聯軍,就此解散未免有點太可惜了,既已壓服了楚蠻不如再順勢壓服東夷,如此天下蠻夷皆服齊國之威,豈不省事許多。

陳國大夫轅濤塗為自己國家考慮,認為若是任由諸侯聯軍經過陳國,不僅要出大量的「東道」,而且難免會有亂軍侵擾當地的國庶,於陳國大為不利。於是他前一日先行勸說了鄭國大夫申侯,與他商量,建議齊桓公沿東海回國。

鄭國大夫申侯想到若是借由陳國回國,十萬大軍的糧秣不是個小數目,到時陳國不濟,必然也要鄭國出一起東道接濟一番,如此確實劃不來,因而也同意下來,答應會幫忙勸說。

如今陳國大夫轅濤塗已然建言,但是鄭國大夫申侯卻不為所動。申侯畢竟老道,他見主座上的齊侯雖然意動,但齊相管仲卻是臉色陰沉,因而也沒急著開口附和。

「各國國君、諸位大夫,爾等以為如何?」

管仲製止了齊侯欲要同意的舉動,反而對著下首諸人詢問道。

於正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多少也能猜測出一些陳國大夫的心思,陳國大夫為國內民眾考慮,建議大軍繞道回國,也不是不能理解。隻是對於衛國而言,若是繞道東海,那路程卻是太過遙遠了,也隻要齊、魯兩國還算順路。

齊國大夫管仲一臉不悅之色,見他如此,下首眾人自然噤若寒蟬,不敢出聲。

見並未有其它國家的大夫出言相幫,管仲以為隻是陳國大夫轅濤塗一人之計,便對著他出言訓斥道:

「好個陳國大夫,汝心中隻有你們陳國一國利益,卻置周王室、置諸侯聯軍於何地。

你建議大軍往東海而去,雖然東海有徐國等國心向周室,或許能支援一二,但淮夷之眾不弱楚蠻,如此豈不是又陷大軍於泥淖之中。

大軍糧秣無依,兵無戰心,稍有不慎,便有全軍傾覆的危險。

汝為小利而害大義,為陳國方便而陷害其它諸國,陳國大夫其心可誅也。」

齊侯聞言頓時也明白了過來,這個轅濤塗哪裡存的好心,所謂的「陳兵東海,武耀東夷」不過是個借口,他真正的意圖是不想諸侯聯軍就食陳國罷了。

「來人,將此居心叵測之人拿下!」

霸主的威嚴豈是可以輕易受辱的,齊侯知道自己被戲弄,當即便招呼大帳外的衛士將他抓捕起來,絲毫不顧及他乃是別國的大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