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諸侯之路(二十四)單騎快馬(1 / 2)

加入書籤

「請公子降罪,此番確實是我等輕敵了,不想黑山軍不以戰車為先,卻別出心裁地發展出了這樣一支『單騎快馬』的軍伍。

這些快馬的馬蹄上都釘上了鐵製的『馬掌』一物,比之我軍常用的皮布等物能更好地保護馬匹的馬掌,也更耐磨損。所以敵人才能這般橫行無忌,不惜馬力地到處奔襲,卻又戰之即走,根本不與我軍纏鬥。

而等我們的戰車套上馬韁、車器準備出戰時,敵人便已經遁走了,使我軍根本追之不及,真是可惡至極。」

鄭軍的前軍統帥高勝,正於中軍帳中向著公子元請罪,因為一時疏忽,導致前軍軍糧被劫,又幾番被黑山軍襲擾,致使有數百傷亡。而前軍所獲卻甚少,隻有幾具敵人和戰馬的屍體,可謂是無甚戰果。

「高大夫快快請起,此事非是君統兵不利,實是我軍情報的疏失。隻知黑山軍有一支鐵甲軍,無論攻城還是作戰皆十分犀利,不想竟還有一支『單騎快馬』的軍伍,如此來去如風。

莫說是你,便是我的中軍也已領教過了此軍的威力,人數雖不多隻有千餘人,卻也大大遲滯了我軍的行進速度。」

公子元立馬扶起了前來請罪的高勝大夫,高氏在鄭國雖不是國族,但在鄭國也是根基深厚,公子元不願得罪了高氏一族。

春秋之時的高氏主要有兩支,一支在鄭國,一支在齊國。

鄭國的這支源起於商代的高國,跟上古高陽氏有關,高陽氏,即顓頊(zhuānxū,上古部落聯盟的首領,封於高陽而得名。

「高」的甲骨文跟「京」較為類似,即為瞭望台,外形為一座高高聳起尖頂多層的塔樓式建築物。所以高國在商代是商王朝西南的軍事據點,起到鎮守商王畿田獵區的防禦作用。

春秋時,高國同樣已經被周朝所滅亡,高邑歸為鄭地,卻仍由高氏治理。並且因為高氏的軍事修養頗高,一度還得到過鄭君的重用,比如鄭國的大夫高渠彌便出自鄭國高氏。

公元前707年,周鄭交惡,發生了繻葛之戰。高渠彌以中軍奉鄭莊公,用魚麗之陣打敗了周王室,所以之後便被正式任命為卿。之後高氏一度還操弄過鄭國君位的廢立,成為鄭國首屈一指的權臣。

那首《清人》詩中統率清人戍卒不戰而潰的大夫高克,同樣出自於鄭國高氏,後來因此事而投奔了陳國,高氏深以為恥。

因而此次,高氏主動向鄭君請纓,派出得意子弟高勝統兵出戰,其中也有洗刷家門恥辱,重新贏取國君信任的意思。

而另一支齊國高氏,出自齊國的上卿高傒。

呂尚八世孫齊文公呂赤,有個兒子名字就叫呂高,被封在因高夷居住過而得名的高邑(今山東禹城縣),故被稱作「公子高」。呂高的孫子名叫呂傒,字敬仲,被周天子任命為齊國上卿。

高傒先是迎立齊桓公有功,後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亦有功。桓公為獎賞他,便賜傒以祖父的字為氏,食采邑於盧地。

「分氏」可是巨大的榮耀,隻有功勛卓著之人才有如此待遇,從此高傒的後人便以「高」為氏。

高傒也被後世稱為高姓始祖,其實細究起來,高陽氏所衍生出的高氏歷史要更加久遠。

因高傒封地之盧,所以一部分高傒的盧地後人也以盧為氏,所以盧氏乃是高氏的分支。高傒是「高」和「盧」共同得姓始祖。

高勝出自名門望族,更有「魚麗陣」這樣的傳世名陣,所以公子元便以其為前軍統帥,率領五千軍伍先行,誰想未見什麼戰果便先折損了數百人,多少另公子元有些失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恆帝 隨身一個神奇空間 庶門風華:皇室小悍妻 毒醫王妃稱霸全京城 這隻人魚嬌且撩 記憶獵手 二見傾心否 長白樹 腹黑將軍的小俏妻 龍神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