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綜藝播出!我憑什麼瞧得起你?!(求訂閱(1 / 2)

加入書籤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秦盛榮與宋雨萌

那就是「瑟瑟發抖」。

李少傑就不用說了。

之前直接給吳俊優揭到塌房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自己雖然不至於是虛假創作人,但根基不穩,還是會慫一些。

而高慧潔老師

秦盛榮與宋雨萌還算得上是科班出身。

起碼也是在音樂學院受到過係統教育的。

但此時,身邊這個高慧潔老師,仿佛讓兩人回到了大學時代。

仿佛又看到了導師敲著桌子,怒罵著自己豬腦子,幫自己改論文的樣子。

不敢說話。

而唱作人們的感覺也沒比這倆人好哪去。

怎麼一個唱作人比賽的綜藝踏馬的突然就變成了百川獎+青歌賽?

壓力驟增。

錄製也便如此的進行著。

當然,雖然選手們有些擔憂比賽的要求是否更高,但其實還好。

無論李少傑還是高慧潔老師,對於綜藝的要求其實並不高。

隻存在這麼一個底線級別的「不錯」「很棒」「可以」。

起碼,你要有一定的專業素養。

畢竟,流行音樂的作曲門檻其實很低。

流行樂壇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若說之前倒是還好,但從16年往後,真正傳唱起來,帶有一定熱度的流行歌曲,他們的創作者,「非科班」的作曲家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沒有受過係統訓練的作曲家大火。

很多大眾總會覺得「非科班的作曲家更接地氣,貼近大眾,貼近生活」「科班學生會被條條框框束縛,非科班學生更能發揮才華」「高手在民間」雲雲。

「天賦」。

「不接地氣」。

不可否認,確實有這樣的問題。

但其實這都隻是「幸存者偏差」導致的認知偏差罷了。

科班與非科班的分界線,其實並非是學歷。

而是知識放在那裡,你是否去學了,你是否去用了,是否能用的好。

有時候,科班學生不努力,最後憑借半瓶子水混圈,也會混成「非科班」,創作快餐商業音樂。

而非科班的選手,努力提升,學到了科班生的那些知識並且運用得當也不是不可能,這個時候非科班的選手,也就變成了「科班」出身。

畢竟,總是有非科班的選手在經過努力與天賦的雙重加持下,實力不比科班差,甚至作品還要讓科班的學生去研究。

但太少了。

非科班的音樂愛好者非常多,嘗試作曲的更多。

但撲街的明顯也更多。

更多的非科班作曲者的能力其實並不強,有時候恰到錢以後,很難虛心保持本心,再去進步,名氣越來越大,但作品越來越水,盲從之下,便做出了不太妙的審美引導。

有些非科班的作曲者,哪怕是知名後,也隻能寫寫單旋律,這恰恰滿足的絕大多數聽眾「隻聽旋律」的要求,你聲部多了反而會覺得聽的「亂」。

大眾不知道也不在乎,單旋律的寫法其實隻是入門。

所以,大眾認知中所謂在民間的「高手」,其實放在行業整體來看就是入門。

審美提升與行業技術發展的速度完全不同,導致其中的鴻溝越來越大。

這也導致商業與藝術之間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還是那句話。

很多事情,大眾可以不考慮,因為大家聽音樂沒必要懂知識,大家聽音樂憑喜好。

但音樂人不能不去想。

外賣快餐簡單好吃,所以大家喜歡。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煩,但更好吃。

不能因為大家喜歡外賣快餐,所以便將「美食」的定義放在外賣的層次。

流行音樂應該是保證簡單快捷好吃的基礎上,兼顧營養健康,並且試著將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飯鹵肉包拿微波爐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些臭了的雞炸一炸糊弄人,隻說「好吃就行了」或是「市場需求」等問題。

科班的選手並不少,更多的存在於其他音樂行業,像是很多編曲,和聲,這些涉及到「多聲部」線路創作的東西,就需要有紮實的曲式分析與和聲學的底子。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

很多大眾在之前也曾詬病過「中國沒有大片式的輝煌音樂」。

其實,不是沒有,甚至很猛,隻是鮮為人知,畢竟,復雜的東西聽不膩,更大氣輝煌自然有,但受眾小。

而那些能寫出歌劇,交響套曲,宏偉的配樂,大氣磅礴音樂詩篇的作曲家

幾乎清一色科班出身。

這跟流行成為了兩個極端。

而他們平時很少寫,或者懶得寫,亦或是根本寫不了能夠火熱傳播的流行。

原因其實很簡單。

科班所教授的知識本就更廣更深,涉及到的音樂思維與哲學也會更深,這些東西一定程度上會讓作曲人脫離「大眾審美」。

比如,寫出一段單旋律,明明大眾感覺你這旋律很好聽,具有火的資質,但按照更深的知識沉澱下來的審美,會讓作曲人覺得非常單調。

於是,構編織體,和聲,讓整個音樂的層次豐滿起來,作品也就逐漸開始偏離大眾了。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存在於「科班」。

非科班很多懂得沉澱學習,最後將自己的實力提升到與「科班尖子」不相上下,甚至更強的一些大佬,也會遇到這種問題。

比如某奶茶。

每次發歌都是「江郎才盡」,每次發歌都讓人覺得越來越退步,每次發歌都有人「不如老歌好聽」。

但實際上,過個幾年,知識多了,見識廣了,審美上來了,才終於驚呼「臥槽這是什麼神仙」。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審美低,也沒有人敢說自己的審美高。

【你們這高雅的東西繼續清高吧,我俗人,不懂。】

最終的妥協,便是隻能歸結於所謂的「喜好」。

卻不願意去討論如何擴大眼界,提升知識思想,進而讓「審美」進步,從而進一步提高精神與道德層麵。

就仿佛所謂「中文係培養不出作家」這句話一般。

可以激勵行業,但不能當成既定事實,不然隻能反映出大眾理解與真實行業存在巨大的鴻溝,當真的話,隻能顯的很無知。

人類的發展中,審美本就該是進化的。

現在卻有倒退的趨勢。

也正是因為這「鴻溝」的原因。

音樂學院逐步開設流行作曲專業。

如何以專業的素養去用最簡單的方式,引導大眾提升審美。

起碼不要讓音樂的發展與人們審美速度再一次失衡,導致鴻溝更大。

是音樂人考慮的事情。

不能「大眾喜歡就好,管它是否專業」,因為大眾能有喜好,卻對你專業的東西不了解,也沒必要了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我大秦熊孩子,八歲監國 熱血痞三國 我家後門能到明末 村醫小神農 重生年代:大佬他說我撩完就跑 我的巨星老婆 四合院:滿院禽獸都死遠點,滾 原神中的假麵騎士甲鬥王 她很好哄 鬥羅:從被千仞雪俘獲開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