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文興武廢和文流武滯(1 / 2)

加入書籤

閻應元剛才說出那番話,其實心中也是頗為忐忑。

他怎麼會不知道自己這個議論,驚世駭俗的程度。

這等於是徹底顛覆現在大明的權力體製,徹底抄了文官的老家。

如果宣揚出去,他甚至可能成為天下文人的仇敵,死無葬身之地都有可能。

他也不知道皇上聽了自己的話,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認為自己說的是奇談怪論,那不僅徹底斷送前途,而且性命也未必能保全。

但現在看皇上雙目發光的神情,還有稱呼自己為閻愛卿,分明不但是理解了自己的話,而且還非常欣賞。

在這一瞬間,閻應元隻覺得一股洶湧澎湃的熱流沖上心頭,回盪振刷。

自己終於遇上了知己。

而且這個知己還是當今皇上。

閻應元感覺自己的眼眶都有些濕潤,眼淚似乎都要掉下來了。

閻應元連忙克製住自己洶湧的感情,平復了一下情緒,才沉聲道:

「世人紛紛埋怨,當今無名將,更無軍事天才,以至連占據彈丸之地的建虜都不如。其實以我大明承平兩百多年,人口繁庶,人才濟濟,豈真無大才?」

「隻是我朝取士,第一等出身便是文人科舉。」

「隻有進士出身才能做最大的官,才能到地方上主政。」

「一成進士,便萬眾敬慕欽仰。」

「所以第一等聰明練達之人,便都是去考文舉了。」

高文彩插嘴道:

「這麼說,從軍當武官的,雖然不是第一等聰明,但也有第二等聰明?」

閻應元搖搖頭。

「第二等聰明人,也不會去從軍。第二等聰明就算考不中進士,也有希望考中舉人。考不中舉人,還可以考中秀才。中了秀才當了廩膳生員,生活有保障,在地方上也很體麵,地方官對秀才也要禮敬三分。還可以做私塾先生,束脩也不菲。」

「閻愛卿說得有理。」朱由簡嗬嗬笑道,「你這麼一說,還真是。我朝第二等,第三等聰明,甚至第四等聰明的大多去考科舉了。那能去應武舉的,豈不是大部分都屬於第五第六等了?」

「聖上明斷。其實不止是考科舉。那第二等,第三等聰明的,也有大量去經商,去做工匠。」

「我朝商人稅負極低,做了商人成了巨富,再與名流賢達交往,又沒有許多束縛,尊貴舒服程度比高官勛貴有過之而無不及。」

「況且如今走海獲利巨大,那一二等聰明的,又肯冒險的,便是去做海商,甚至做海盜,都比應武舉要強得多。」

「從軍,官職最高也不過當總兵,而做了總兵在文官麵前,依舊要屈聲下氣,巴結迎合。有幾個豪傑,肯忍受這等恥辱?」

「即便有一兩個才能卓越者,因為誌趣,研習武事,從戎效力。朝中掌握實權的文官,卻又大多對軍事似懂非懂。百般掣肘之下,就是有一二才能卓越的武將,也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朱由簡聽到這裡,深有同感的點頭。

事實上,熊廷弼、毛文龍就是如此。他們自己的軍事才能算得上卓越,可擋不住朝廷裡一大幫豬隊友搗亂掣肘啊。

「如此狀況,豈不是文興武廢?」閻應元一口氣說到這裡,停了下來。

「那文流武滯又怎麼說?」朱由簡問。

閻應元緩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我大明文官皆是流官,無世襲之說,全憑科舉考試。」

「以文論文,選拔出來的人在文史典籍的學問上,雖有濫竽充數者,有真才實學的也數不勝數。

「隻是武官和衛所士兵卻是世襲,年深日久,就成了空耗錢糧的弊病。

「世襲日久,不但武官子弟耽於富貴,紈絝無用。」

「而且國初這屯田養衛所兵。這屯田所出,原本也都是國家錢糧。」

「如今衛所廢弛,衛所兵大多和農夫無異。這屯田也大多化為私田。等於國家近千萬軍餉都被民間侵吞,化為烏有。」

「為今之計,要振作武備,必須徹底廢除武職世襲,衛所兵製,徹底實行定期兵役製。」

「如此,天下豪傑皆可為兵為將。退役之後,又可回輸地方,助力地方武備。」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如此死水化為活水,天下事方可有為。」

「不過若要實施徹底,需對天下戶口人數做一徹底清查。」

閻應元一口氣說了許多,說到興奮處,揮手比劃。

顯然他心中積蓄了許多意見,到如今才第一次有人如此認真聽他講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詭秘之命運之輪 彼岸藍楹兩界隔 寄生修仙,我能通曉一切 諸天:從茅山出師開始 雲傾北冥夜煊 從亮劍開始當老師 鬥羅:黃金心髒 無限,從開端開始 我福運小農女,開局解鎖冰箱很合理吧 柯南之變裝在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