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新朝廷、新架構的初步考慮(2 / 2)

加入書籤

皇帝卻能知人善任,發揮自己的特長,讓自己當工部尚書。

朱由檢接著繼續說道:

「李之藻國子監祭酒,負責改革國子監」

明朝的國子監相當於兩漢的太學。

不僅是國家最高學府,同時也承擔管理天下學校教育的職責。

李之藻精通西學、算學,由他擔任國子監祭酒,改變學校的教育內容重文輕理的局麵是合適的。

朱由檢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

「徐光啟、陳仁錫、李之藻、熊明遇四人對科舉變革的具體內容和規劃,現在就可以開始考慮。」

「朕的初步打算是四書仍是童生必背必考,詩經、禮記、易經、春秋、尚書五經你們摘取精要匯成一本,供童生學習。」

「此外算學、幾何、兵法內容也必須加到童生學習考核範圍,內容由徐光啟和李之藻、熊明遇負責編寫。」

「還有諸子百家的內容,也可以適當匯編精簡,加入童生考試之中。」

他說到這裡,看了一眼陳仁錫:

「陳愛卿,你寫的《諸子奇賞前集敘》中說:

『以六經收諸子,不若以諸子返六經。強其所厭,不若用其所喜。夫諸子,多救時之人也。然六經治未病;諸子,治已病。六經,治百世之病;諸子,治一時之病。』

「確實是精辟之論」

陳仁錫倒是沒想到皇帝連自己的這篇文章都看過,連忙謝道:

「陛下過獎,惶恐惶恐。」、

朱由檢一揮手道:

「陳愛卿不必過謙,你博覽群書,學問淵博。如今天下正是已病之時,諸子學也屬有用。

「你對諸子熟悉,精簡諸子百家內容,編成讀本,作童生考試之用,這個任務就由你來主持。這工作,你現在就可以準備了。」

陳仁錫恭敬領命。

朱由檢繼續說道:

「考中秀才之後,鄉試考舉人便應當分科。朝廷禮部、工部、戶部各需專門人才。考這三部者可以無需測試箭法、武藝、兵法。可以分科考禮學、工匠營造類知識、度數會計』

「若是考刑部、兵部、吏部和地方官員則需考兵法、武藝、練兵技能。」

「翰林院可分成文學院、經史院、格理院、貨殖院、國政院、兵學院等等。具體如何,以後再商定」

「凡會試考進士,未經軍事考核和三年當兵歷練之舉人,中了進士,也不得入刑、兵、吏三部,不得為地方長官,不得入國政院、兵學院翰林,將來不得入閣。」

徐光啟、陳仁錫、李之藻、熊明遇四人對朱由檢說的話,一一記下。

旁聽到這裡,方以智怦然心動。

皇帝說的這許多變革,科舉分科,翰林院分類,正契合了他少年時代就有的許多想法。

如果這些變革,真的落實,那大明各類有用人才,將十倍百倍於現在。

他不是傻瓜。

雖然剛才說的天子所行應光明正大,萬事都應布告於眾人,是發自內心。

但他畢竟也耳聞目睹過輿論對立產生的亂象。

許多變革,一旦公布出來,必然引起激烈反對。

不同意見者,甚至反目成仇。

掣肘破壞,往往讓本來有益的舉措,都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隻是平日念及這些問題,就一掠而過,並未深入思索。

此時旁聽了皇帝說的這些變革措施,這種矛盾陡然在心內變得尖銳起來。

既衷心希望這些變革能落實,但又覺得若真的推行下去,必然有強烈反對。強行推動,又與素來約束君主的理念相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詭秘之命運之輪 彼岸藍楹兩界隔 寄生修仙,我能通曉一切 諸天:從茅山出師開始 雲傾北冥夜煊 從亮劍開始當老師 鬥羅:黃金心髒 無限,從開端開始 我福運小農女,開局解鎖冰箱很合理吧 柯南之變裝在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