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火器,征收酒稅初步成果(1 / 2)

加入書籤

即便是重炮方麵,畢懋康認為神飛炮也比紅夷炮更為實用。

神飛炮號稱火攻中獅子吼,有三大便捷。

第一,有子炮的設置,利用事先裝填好彈藥的子炮,兩人操作,即可無中斷連續發射。

不像紅夷炮笨重無比,裝填彈藥不便。

第二、火藥是裝填在子炮內,母炮不會過熱。而類似紅夷炮,火藥都是填塞在本身炮筒內,炮身很容易過熱甚至自焚,澆水冷卻則又導致後續無法點燃火線。

第三,同樣是因為子炮的設置,神飛炮的母炮不會炸裂,其他炮容易炸裂。

最重型的一號神飛炮,母炮一千斤,子炮五門,每門重八十斤。

攻舟車城池等固定目標用二十五斤的合口彈。

攻殺大隊人馬,則用兩百個,平均重二兩的石彈。

也可以用五百個,平均重一兩的鐵彈,

擊發出去,對敵軍人群的殺傷力還遠大於用實心彈的紅衣大炮。

二號神飛炮重八百斤,三號神飛炮重六百斤。可根據需要使用。

火槍方麵,畢懋康最推崇鳥槍。

按他的描述鳥槍的穿透力和射擊精準度都相當高:

「利能洞甲,射能命中,猶可中金錢眼,不獨穿楊而已。甚至飛鳥之高翔,皆可射落。」

聽到這個描述,朱由檢倒是覺得有些出乎意料。

按照這個精準度,完全可以培養神槍手,來精準狙殺敵寇了。

隻是射程自然比不了後世。

有效射程百步以上,按一步約一點五米算,就是一百五十米。

畢懋康隨即又介紹把鳥槍改進,創製的自生火銃。

「改造機括,令火石觸機而發,石火自燃。」

這樣的自生火銃就能不怕風雨乾擾,放槍時也可更從容,穩定性更好。

也就是後代所謂的燧發槍。

火槍發射陣列,畢懋康則是指出采用輪班發銃之法,更番迭進,接續不斷。

朱由檢聽得連連點頭,隨即問及火器製造的質量問題怎麼解決。

畢懋康說道:

「我大明冶金鍛鐵之技,實冠絕天下。」

「天啟時從澳夷進口之紅夷大炮,名為紅夷炮,實則澳夷是雇傭佛山鐵匠鑄造而成。澳夷本國所鑄炮反不如。」

「西洋人長於幾何度數之學,在重炮長短口徑與威力關係的確定,和射炮術上確有獨到之處,冶金鑄鐵技藝卻劣於我大明。」

「就以紅夷炮而論,我大明改進而成鐵心銅體炮,為西洋所無,耐用性能還遠在西洋炮之上」

「隻是我大明管製寬鬆,官府征用的工匠鑄炮造槍,往往敷衍塞責,良莠不齊。」

「但粵東一代,民間工匠自己鑄造槍炮販賣給外夷,質量精絕,紅毛夷狄也不能過之,此事趙常吉就已說過。」

朱由檢有些疑惑地問道:「趙常吉是誰?」

「就是寫《神器譜》的趙士禎,改進創製過多種火器。」畢懋康答道

「原來是他啊。」朱由檢恍然。

對趙士禎他還是知道的。

畢懋康道:

「就是他。趙常吉在《神器譜》中就曾說『嘗聞東西兩洋貿易,諸夷專買廣中之銃。百姓賣與夷人者極其精工;為官府製造者便是濫惡。』」

他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

似乎對這種狀況也有些無奈。

朱由檢皺眉道:

「若說為官府造,就濫惡,為何建虜強征匠人,所造兵器卻極精良?西洋人也未嘗沒有官造火器。以朕看,此事還是我大明法度過於寬縱。再者匠人也不得足夠報酬。」

關於火器質量的問題,朱由檢其實也思考過。

當時人以及一些後代歷史學家,強調的原因,什麼明朝火器製造因為是官辦,所以就質量低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詭秘之命運之輪 彼岸藍楹兩界隔 寄生修仙,我能通曉一切 諸天:從茅山出師開始 雲傾北冥夜煊 從亮劍開始當老師 鬥羅:黃金心髒 無限,從開端開始 我福運小農女,開局解鎖冰箱很合理吧 柯南之變裝在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