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書院武鬥(1 / 2)

加入書籤

聽到這裡,朱由檢倒是覺得新政的效果還是可以接受。

這些小變亂在所難免,習慣就好。

再說天下又有什麼政策是十全十美,能得所有人歡心的。

在戰爭時期,隻要抓住基本盤。

能讓軍隊支持,能讓人口更多數的下層平民覺得對他們有利,富人隻要合作也還能過得下去,那就出不了大問題。

一些富民的不滿甚至反抗,那應該是他們還沒完全適應。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朱由檢問道:

「這些地方富豪挑起的變亂,是趨於增多還是減少?」

張可大說道:

「最多的還是初期。那時新政剛從京城傳來,地方新設課稅提舉司,稅使去收稅,不少人遭到打罵。至於富人奢侈行為被舉報後,官軍去查辦,也往往受到抵抗。」

「不過在懲辦了十幾個知名豪紳富商後,現在已經越來越少。」

「這些富民,也大多惜命,識時務。他們就算老實交稅,交的比過去多十倍百倍,還是比普通人生活闊綽得多。為了抗稅,葬送了全家,那還是大大不值。」

「末將巡查時,也反復勸誡他們,為滅建虜,大家多出點力,這難受日子也就熬個幾年,也過去了,何必動別的腦筋。」

「大部分人也還聽得進去。現在也就零星幾個犯糊塗的。」

朱由檢點點頭,又問道:

「那現在還留在登州的東江難民,怎麼安置的?」

張可大看了孫國禎一眼,意思是這個問題還是他來回答。

孫國禎會意,說道:

「薑欽差離登州之前,便已向臣交代了。眼下在登州的遼東難民大約有二十二萬之多。其中願意當兵的強健者四萬人,由張總兵暫且收入兵營,和登州兵一起訓練。因為新政推行,地方駐軍有權根據軍需征調地方物資,所以這新增四萬人的軍餉,也盡可充足。

「隻待來春,把這四萬人連帶家屬共十二萬再運回東江各島,補充東江實力。」

「還有十萬人,除了本地安插,做工匠,做小生意,當漁民之外,也向周圍府縣安插。如今戰時措施推行之下,其他府縣也都聽從朝廷指令,不再嚴拒東江難民。」

「嗯,這就好!」朱由檢臉上露出微笑,「看來登州變化不小,朕倒是真的想去各處看看。」

張可大臉上也露出笑容:「陛下,這大的變化,我等剛才還沒說到的。」

朱由檢聽他這麼說,來了興致,連忙問道:「什麼變化?」

張可大眸子裡閃光,道:

「如今是兩變四增三搶手。」

「詳細說來!」朱由檢催促。

張可大道:

「這第一變,武人變文,軍中士兵除了操練武藝陣法之外,平素裡識字習文看書者變多了。」

張岱疑惑問道:

「這是為何?若是這般,士兵豈不是變文弱了,並非好事吧。」

張可大搖頭:

「一天十二時辰,除去睡覺四個時辰,一日三餐用去一個時辰,其餘七個時辰,豈能一直操練?若是一直操練,反把士兵練成疲廢羸弱。每日操練四個時辰就算多的了。」

陸雲龍說道:

「這麼說營兵每天至少有三個時辰的空閒。」

「正是如此!」張可大道,「若是以前,大多數士兵空閒時,也不過是戲耍胡鬧,甚至擲骰賭博,不成器的還有喝酒劃拳,甚至出軍營胡為。」

張岱疑惑問:「現在他們便轉了性子,要認字讀書了?」

張可大嗬嗬笑道:

「倒也不是轉了性子,是讀書有利可圖。如今一則,識字再加有幾分口才,便有機會當軍宣使,當了最低階的軍宣使,便也算是一個小軍官了,還可以不斷升遷。退役後,在地方也有機會當吏甚至當官,能有個好前程。」

「二則,如今各鎮駐軍附設軍校,軍中能識字讀書的,便有機會入軍校,出來之後前途更廣。」

張岱聽到這裡,忍不住駁道:

「不合道理。若說讀書有前程,又何必等到現在。讀書考科舉當官,誰人不知?」

張可大道:

「那讀書考科舉,相競者都是飽學宿儒,機會何其渺茫。軍中讀書卻隻需和同為士兵者比拚,這機會畢竟大多了。有些士兵原先不認字,也不覺得是讀書材料。真讀了,卻發現讀書也並不如想的那麼難。這等人,在登萊軍中,末將就發現過不少。」

「許多原先就認得字,會背千字文、論語的,都讀起兵書,學起兵法。這樣士兵,將來便都是將才種子。」

汪汝淳也贊嘆道:

「這士兵能認字,隻怕操練陣法起來,也容易許多,軍官號令更容易聽懂。軍中紀律也更容易申明。」

張可大點頭:「正是如此。」

朱由檢問道:

「那第二變是什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詭秘之命運之輪 彼岸藍楹兩界隔 寄生修仙,我能通曉一切 諸天:從茅山出師開始 雲傾北冥夜煊 從亮劍開始當老師 鬥羅:黃金心髒 無限,從開端開始 我福運小農女,開局解鎖冰箱很合理吧 柯南之變裝在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