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德國票房(2 / 2)

加入書籤

一大塊西瓜,很快就吃完,現在還要。

虎頭和他一樣,都喜歡吃西瓜。

再給他挖一塊。

沈大姐在旁邊說:「吃完這塊別給了,晚上尿多。」

正在吃西瓜,手機響了。

「李姐給你打的電話,這個李姐是誰呀?」

「李美敬,CJ娛樂公司的社長。」

李美敬打電話沒別的意思,就是祝賀他,《燃燒》觀影人次突破200萬,問他有沒有新項目?

《燃燒》7月11日在韓國上映,截止目前上映21天,今天8月1日,電影振興委員會統計出20天的票房。

《燃燒》統計出觀影人次2098471人,原本預計100萬觀影人次,在上映8天後,就已經打破。

《燃燒》不止在韓國票房不錯,歐洲和北美票房成績都已經超過預期。

歐洲票房最高的不是法國,也不是西班牙,而是德國。

法國票房821萬歐元。

西班牙票房309萬歐元。

德國票房836萬歐元,德國還比法國晚上映一周。

德國晚上映一周的票房,反而比法國多15萬歐元。

《燃燒》有一點獨裁的影子,德國觀眾看《燃燒》,就像看自己國家的事,特別是崔成勛這個角色,激情、誘惑力的演講,留著小胡子,特別像德國的小胡子。

70年代美國學者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名叫《浪潮》,這個實驗結果就是,我們變成獨裁,隻有5天時間。

《燃燒》有一點《浪潮》的影子,結果就是人類進入集體後,智商是減弱的,每個人都有依賴性。

《燃燒》教會中這些女人,她們都依賴崔成勛,所以他才能這麼輕而易舉控製著她們。

《燃燒》在世界各地上映,引發激烈的討論,美國70年代《浪潮》的實驗,再次被拿出來說事。

不止宗教、金融、政治等等話題,還有獨立個體和集體性話題。

特別是關於人類的欲望。

英國《衛報》就報道,當我們是尹正男時,能否控製住自己的欲望?

尹正男做空自己的國家,道德上肯定被批評。

但是換位思考,當我們成為尹正男時,我們每個人的選擇,會不會和他一樣?

《衛報》做出統計,統計人群就是觀看《燃燒》的觀眾。

得出結果情理之中,又有些意外。

567%的觀眾選擇尹正男同樣的道路。

351%的觀眾選擇不會做空自己的國家。

82%的觀眾選擇棄權,他們也不清楚自己如何選擇。

每個人都是利己的,多數人選擇與尹正男一樣,這點在情理之中。

意外就是《衛報》發現英國的新問題,英國民眾對國家歸屬感減弱。

這點不是剛發現,而是早就發現,人們發現英國精英階層,更偏向美國。

貝克漢姆、英國演員、金融人士,或者其他精英階層,大部分選擇去美國生活、工作。

英國演員更向往好萊塢,金融人士向往華爾街,貝克漢姆就是想多賺錢。

這時電影屆還有很多經濟、文化學者發現,《燃燒》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寶庫,可以發掘的東西很多。

比如亞洲很多觀眾知道,亞洲金融危機不是西方媒體說的那樣。

西方媒體說是亞洲國家金融係統有問題,一遇到點困難,經濟就要崩潰。

《燃燒》告訴人們,資本追逐回報,亞洲金融危機確實與蘇聯解體、美國互聯網高速發展,有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

通過數據分析,確實有很多金融公司,從1994年開始從亞洲撤資,轉而投資美國互聯網。

然後就是熟知的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

趙明誠不想再找投資,他現在有足夠的資金拍攝《調音師》。

法國、西班牙、韓國目前為止票房分成,他最少能拿110萬美元。

加上手裡的錢,還有錄像帶版權分成,足夠湊出來200萬美元。

拍攝《調音師》他節省一些開支,有200萬美元應該夠。

這樣他可以賣發行權、錄像帶版權、電視台播放權,《調音師》的版權還在他手上,以後視頻網站興起,還有網絡播放權收益。

要比為別人打工,強很多。

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沈大姐聽。

沈大姐支持他這麼做,成立一家工作室就行,租十幾人工作的辦公室,用不了多少錢。

成立自己的公司,製作電影更加自由一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史路沖天 重生從相親失敗開始 全球廢土:從廢棄基地開始升級 京都神隱戀愛物語 全蜂族都在說愛我[萬人迷] 我的私房錢,居然被女兒曝光了! 鳳圖春史 原神之璃月道人 炮灰覺醒後乾翻全場 羅曼蒂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