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0章 軒轅台上有上宅(2 / 2)

加入書籤

而且,這些工藝品被專家鑒定為祭祀用品,但在整個上宅遺址中都沒有發現祭祀和墓葬區,所以可能還需要後來人再進行考古印證。

中間的螺旋樓梯通到二樓,是題為「舊時平峪」的民俗文化展,裡麵都是以前的農村的舊物件和一些民俗用品。

出了展館,在陳列館的西側牆根,還有一個「平峪石刻藝術館」,說是館,其實就是一個上麵有個棚子的通道,裡麵兩側有二三十通從漢代到民國的石碑。

看完了之後差不多兩小時,許樂看得仔細,小意有點煩,但是沒辦法啊,這是哥哥的專業啊!

上宅新石器遺址是繼河南仰韶文化、甘肅馬家窯文化、山東大漢口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之後,又一處重要遠古遺跡。該遺址共分八層,上層為商周至唐遼文化,中層與紅山文化接近,下層為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遺址文化層堆積深達四米多。

許樂看著介紹,再考慮一個事情,那是不是說這邊的文明來源更偏向於東北方向的紅山文化呢?作為新石器中早期文化,其實都是最原始的階段,隻有進入文明階段之後才會進行選擇性發展,也就是自主發展的階段!

從理論上講,這裡離周口店的「京都人」更近啊,但是中間這差的有點遠啊,為什麼沒有了蹤影呢,這是偶然性嗎?為什麼會和紅山文化那麼接近呢?這裡離紅山文化的主基地還得有幾百公裡啊!

但不管怎麼樣,在這裡更加近距離的了解了這麼多的石器和陶器,讓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也許等把這些都看一遍之後,印象會捋出一條脈絡,不著急!

整個展館,紅山文化為什麼能到這裡來,還有就是那個猴蟬給許樂留下了最深刻的記憶和思考,這二者之間是否有什麼聯係,他都非常迷惑!

然後,帶著許意,直奔劉家河遺址而去!

從上宅文化遺址到劉家河遺址也就是十多公裡,許樂半個小時就騎到了,不到十一點。

這個要看的地方全稱呼應該是「劉家河遺址及商墓」,它是一九七七年被發現的。

整個地方分成遺址區和墓葬區兩部分,大概直徑不到三米。

二人買了一下票,走進去看見遺址區地麵上散見有「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片。

橢圓形灰坑內堆積分為四層:

第一層未出土器物;

第二層出土夾砂黃褐陶雙耳殘罐一件及少量陶片;

第三層底部發現一直徑八十厘米的紅燒土麵,中間稍下凹,周圍有被火燒過的石塊和碎陶片;

第四層底部較平,地麵上散布一些陶片和紅燒土塊。

坑內出土陶器,器形有罐、盆、盤、碗等。

看完了這裡又去旁邊的墓葬區,這裡主要是商代早中期墓葬。一共出土了出土器物40餘件,包括金、銅、玉、陶類。其中金器有金耳墜、金臂釧、金笄;青銅禮器有三羊罍、青銅鳥柱龜魚紋盤、銅瓿、方鼎、弦紋圓鼎、鬲、甗、爵、卣、瓿、盉等。青銅兵器有鐵刃銅鉞一件,屬珍稀文物,藏於華夏國家博物館;玉器有斧、柄、璜等;陶器無完整器皿,耕地中多見陶片。後來又發掘出商、周、戰國時陶片和戰國的甕棺葬。

整個遺址很小,但是許樂看得很仔細,主要是記錄各種紋路!在平峪縣的東部,其實也就是上宅遺址的西南不遠的地方也有一個遺址叫「龍坡遺址」,那裡是西周至戰國時的遺址,那裡曾出土過一麵銅鏡、一件青銅劍和陶器多件,這充分說明,在臨近水域、背山、靠山的地帶自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就已經開始有人生活,至少到了商代就已經大麵積的聚集了,甚至可以說形成了完整的生活、軍事建製,那證明這裡還並非是城鎮所在!

「哥,這些字,可真難認啊,好多都不認識,我覺得對我打擊很大啊」,許意開著玩笑。

許樂笑了笑!

差不多快中午十二點了,旁邊有個吃飯的地方,他帶著妹妹隨便吃了點東西,許意極少在外麵吃飯,連出遠門都沒有,四年前陪著爸爸媽媽去過哥哥的學校,那是去的最遠的地方了,但後來就沒有去過了!

所以,許樂還是很認真的看了一下有什麼吃的,真沒有,隨便將就著吃點吧!

許樂吃完之後給許意介紹著,商代的判斷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青銅器,分得非常細,比如有吃飯、用水、禮儀、軍事、音樂、生活等各個方麵的分類,而且還要分高級等級,這充分說明了商代的禮儀已經非常完備和繁瑣。

吃完了,又坐回,然後直接去往下一個地方,也就是軒轅台!

這一片是山區和平原區域的交界地,右邊都是高山,左邊是平原了!

漁子山自東而西,如巨龍橫臥,有九溝自北而下,形成這裡九水歸一的景象。素有「九龍口」之稱。軒轅台便坐落於山水環繞的大岡之一,居漁子山的中心。

漁子山上有大塚,世傳為軒轅黃帝陵,俗稱軒轅台,它北依群峰,南對盤嶽,下臨溝水,上仰碧蒼。

據歷史文獻記載山東莊軒轅台始建於戰國至西漢年間,雖幾經滄桑尚存。正殿為軒轅、伏羲、神農三皇之位,古碑上攜刻陳子昂《軒轅台》詩,以證其處。

每年正月十五為軒轅廟會,屆時四方百姓雲集,進香祭奠;各種民間花會,爭相登山獻藝。重修的軒轅台為仿格,建於山頂之上。

二人買了票進去,發現其實沒啥東西,剛沒有弄好,所以票價也很便宜,兩塊錢一個人,邊往上走,許樂邊給妹妹講著「《史記五帝本紀》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他確實中華民族始祖,但不是唯一,隻是之一,這一點一定要嚴謹」。」

「另外啊,看著介紹說前幾年,我的老師,你看到了,那個照片介紹的蘇先生就是我研究生的老師,他來過,說經專家實地考察,確認這個軒轅陵是黃帝之陵的結論我其實是不認同的,我隻能說是不一定,第一呢我相信老師應該不可能明確說過,第二呢他隻是到過這並沒有到過其他地方,所以不能說確認」!

「真的啊,那個就是你的導師啊」!很為哥哥高興!

順著花崗岩石階抬級而上,進入了整個宮殿區。

在陵前數十米處有一高台。相傳漢武帝征朔方還,在這裡祭黃帝,築台祈山,故稱「漢武仙台」。如今,每到農歷三月三,越來越多的人前來祭拜,其實主要是搞活地方經濟。

廟院內的「黃帝手植柏「,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距今四千餘年。巨柏高19米,樹乾下圍10米,有諺語稱它「七樓八紮半,圪裡圪塔不上算「,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另有一株高大柏相傳為漢武帝「掛甲柏「,又名「將軍柏「。廟內有一碑亭,內有碑石約50通,內容主要是歷代帝王的「禦製祭文「和歷代修葺陵廟的記載。

往正前方看去,首映眼簾的是高大的闕門,闕門兩側朱雀展翅,雄獅傲立。進入闕門,是初唐詩人陳子昂隨軍北征作《軒轅台》詩的石碑遺跡和《重修軒轅廟記》漢白玉石碑,碑文為古代詩人陳子昂所寫的《軒轅台》五言詩一首「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台,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跡白雲隈。」軒轅台因此而得名。

正殿上掛著「三皇殿」的牌子,號稱為漢代重修簷廡殿式建築,古樸莊嚴,廊前紅柱矗立,鬥拱昂然。

許意先是從旁邊取出三支香,然後點上,恭恭敬敬的三鞠躬,哪怕真的是神話人物也是華夏始祖,更何況,許樂很清楚,這位真的不一定是神話人物,隻不過是後人給神話了!

他的鍛體神功就是人家的東西,建造了作者也得恭敬一點吧!

看著殿內正中彩塑黃帝坐像,上懸漢篆金字巨幅「人文始祖」,塑像前安放著巨大的黃帝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兩側為伏羲、神農,分別寫著名號迎麵四幅帛書體楹聯並立抱柱之上,地上有三個蒲團,前麵有功德箱。

「哥,真醜啊」!小意小聲的在他旁邊說了一句。

「嗯,少說一句」,許樂對她說著,「不過,說的真對啊,是醜,醜的都對不起黃帝這倆字啊」,許樂心裡說道。

看著那帶著帝王冕的黃帝塑像和左右兩側的伏羲、神農塑像的衣服、披飾,他怎麼看怎麼別扭,說不出來的別扭。

第一是這是什麼三皇殿啊,在三皇的傳說中你,黃帝基本都是五帝之首,從來都不是三皇之一。

第二呢,這黃帝披著的是紅色,全身紅啊,黃帝攢土為帝,本身就是黃土顏色的代表啊,而旁邊兩位卻披著的是黃顏色的綢緞,這不是張冠李戴嗎?

最主要的是,這位也太醜了吧,許樂可知道人家修煉的是號稱最強的鍛體神功,雖說是夜禦七十二女是傳說,但是把自己修煉成這樣對得起這神功嗎?

許樂有點害怕,不過我就修成這樣吧,那得和青姐說說,該退貨就退貨吧?

總之,它看著這三尊塑像,尤其是黃帝塑像總覺得不對,沒有那種氣勢,有點偽的感覺!

等出來之後,他對小意說道:

「這裡說是戰國建造,不太可能,但是時間久遠是一定的。」

「華夏是一個知禮的民族,實際上這個地方是違禮的」!

「為啥啊」?許意有點好奇!

「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少典呢是伏羲的兒子,黃帝呢和神農呢是戰友,他在中間,讓自己的爺爺坐邊上還和自己的戰友相對,你說這合理嗎?」

「嗯,你一說好像是有點不對的感覺啊」!

「這個地方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李白都來過,還寫過詩。比如陳子昂的:「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台」,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另外就是大漢武帝曾到這裡祭祀過。」

「實際上呢,平峪從戰國就已經存在了,至少得有兩千五百年了,基本上沒有變換過名字,在漢代還封給過勇冠三軍的霍去病的哥哥霍光,叫博陸城」,看完之後,他給小意講著一些歷史,這些對於她非常新鮮!

「哪天讓青姐過來看看,如果看到這位爺,她保準也搞不懂為啥修煉成這樣吧,為啥還有會女的喜歡他吧,難道隻是為了權利」?

「這夜禦七十二,真的是為了華夏民族拚了啊,沒有這個體力怎麼能夠讓子孫後代綿延不絕啊,我是不是應該也要這樣為了後世做出努力啊」?

許樂心裡腹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重生從相親失敗開始 全球廢土:從廢棄基地開始升級 京都神隱戀愛物語 全蜂族都在說愛我[萬人迷] 我的私房錢,居然被女兒曝光了! 鳳圖春史 原神之璃月道人 炮灰覺醒後乾翻全場 羅曼蒂克的勝利 謝邀,人在型月,閘種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