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血戰鮮卑大軍(1 / 2)

加入書籤

懷揣著未知,劉弋給徐州牧劉備寫了封信,讓他告知關羽其母尚且在世的好消息。

不過,如今隔著袁術和曹操,又是這般兵荒馬亂,出於安全角度考慮,老嫗是不適合送到本就處於朝不保夕狀態的徐州, 隻能期待有朝一日關羽來接他老娘了。

或許這一天並不遠?

小小的插曲過後,六月,劉弋帶領四千騎軍從界休出發,順著汾水穀地向北行軍。

前線戰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張燕和去卑已經把占據雁門郡婁煩城的鮮卑笪剌部圍的水泄不通,但鮮卑人並未有投降的打算。

這種情況在前麵的幾次大漢與鮮卑的大戰中, 都曾有過。

隻能說, 鮮卑人能取代匈奴人成為草原的霸主,在北匈奴衰落後迅速橫掃漠北,成為萬裡大國,是有其原因的。

最起碼,鮮卑人的戰鬥意誌要比後期的北匈奴和內附胡強得多。

張燕和去卑的兵力雖然多於鮮卑人,但是鮮卑人糾結了內附胡(即逢侯之亂後重新歸附漢朝的胡人統稱),而且還有婁煩城可供據守,所以張燕、去卑也不敢輕舉妄動,隻好緊緊圍住城池。

一方麵是出於不想損失太多兵馬的考慮,一方麵也是確實攻堅能力不足。

而鮮卑笪剌部方麵,也派了使者去鮮卑單於庭所在地彈汗山求援。

鮮卑單於庭,乃是鮮卑人的政治中心,鮮卑作為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本來在檀石槐時代,已經有了大一統的趨勢。

史載,檀石槐乃立庭於彈汗山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餘裡,兵馬甚盛, 東西部大人皆歸焉。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一萬四千餘裡,南北七千餘裡,網羅山川水澤鹽池。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檀石槐的死而煙消雲散。

漢靈帝光和四年,鮮卑單於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立。可和連的能力不僅遠遠不及其父,性格又貪淫,而且賞罰極其不公平,部眾叛逃大半。到了靈帝末年的時候,和連在進攻北地郡時被守軍射死。因為草原上兄終弟及的傳統,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

然而,就是這個傳統規矩,讓鮮卑進一步踏入了內鬥的深淵。

小孩子總會長大的,後來蹇曼長大了,帶領自己的部眾與魁頭爭奪單於之位,魁頭被殺死,魁頭的部眾由其弟步度根統領。

鮮卑到了步度根時代,等他收拾好一地爛攤子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分裂了,準確的說,是分成了三個部分。

即俗稱的東部鮮卑、中部鮮卑、西部鮮卑,劃分的方法是以代郡的中部鮮卑為坐標中心。當時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徹底叛離,遠遁西域。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為三個勢力集團,其大人一為步度根,其部眾分布在並州的太原、雁門等地;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穀等地;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布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

所以,劉弋要對付的不是一個橫跨東西近兩萬裡的鮮卑,隻不過是中部鮮卑裡麵的一部分而已。

準確的說,是現在自命為「單於」的步度根。

鮮卑人的國土麵積雖然從地圖上看遠比漢人大得多,但其主要的居住區域還是在漠南,所以鮮卑單於庭在靈帝時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現如今的鮮卑單於庭也被稱為鮮卑單於城。

當然了,能否稱作「城」還有一些爭議,因為怎麼看這都是個大型的獸欄而已

這座單於城坐落在代郡和雁門郡以北的彈汗山下,距離大漢傳統意義上的邊防線,即雁門郡的平城、代郡的高柳城、馬城僅二百到四百裡路程。

可以說,出了長城奔著彈汗山狂奔,也就是幾日的工夫就能到。

鮮卑單於城中,有著草原上「最好的」酒館、客棧、商鋪等等,而在單於城北邊,便是鮮卑單於庭的牧區,鮮卑單於庭的牧民們便在這裡生活,鮮卑單於城中的人口足足有近兩萬之眾。

——這對於習慣了遊牧化的鮮卑而言,已經是最大程度的聚居了。

即便是這種在漢人中隻能稱為「縣」級別的聚居地,一開始也是沒有這個規模的,事實上,哪怕是檀石槐時代也沒有,這完全要歸功於漢人和鮮卑人的攻守易勢。

隨著大漢的內亂,邊郡被全麵廢棄,漢人的勢力開始收縮,諸侯們忙著內鬥,沒心思打鮮卑人,鮮卑人不僅占據了並州的北部五郡,而且還掠奪了大量的漢人來作為奴隸。

正是因為有了先進的鑄造、冶鐵、紡織、工程技術,才能有了鮮卑單於城的畸形繁榮。

在鮮卑單於城的正中央便是步度根的居所,此刻,步度根和他的兄弟扶羅韓正在議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萬界塔主 妃常枕邊風 大秦:開局十萬大雪龍騎 反派:開局差點被師傅奪舍 長生從散修開始 率土控號手 朱元璋:大孫,求你登基吧 玄幻:你可曾見過冒藍火的加特林 穿成惡毒女配她隻想暴富 大唐:開局曝光私生子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