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條鞭法(1 / 2)

加入書籤

朱元璋心中大喜,看來這個夏元吉雖說是個本分的老實人。

可這一番接觸才知道,原來他也竟然是一個妙人。

朱元璋連連喊了幾聲,好好好。

眼見中金鑾殿眾多殿試的學子再也沒人說什麼好主意。

心中意動,便打算直接封夏元吉為新科狀元…並賜太子侍讀。

卻冷不丁的。一眼瞥見自家大孫朱雄英在那裡微笑不已。

朱元璋想了想,便開口說道。「大孫子,咱看你麵帶笑容,仿佛智珠在握,不如說將出來讓咱也看一看,你有什麼更好的法子不成?。」

朱雄英沉吟片刻,便拱手行禮,「啟稟皇爺爺,孫兒倒是有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隻是牽涉較大,不敢貿然說將出來。」

眯了眯眼睛,朱元璋臉上難得的露了一絲笑容。「大孫但說無妨。」

朱雄英輕輕咳了咳嗓子,「孫兒的辦法便是,一條鞭法。」

說完便從袖子裡掏出來一個奏折,旁邊的太監,立刻很是識趣的,幫忙遞了上去。

疑惑的接過那本奏折,朱元璋拿起來仔細的一看。

隻見這本奏折上麵寫的是:

一條鞭法!

大致意思是,朝廷傳統的賦役製度是將賦和役分開征調的。賦以田為對象,分成夏稅和秋糧,向田主征收;役的對象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時,按戶出丁,輪流應役。官府分別把每戶的田地和戶口,記錄在魚鱗圖冊和黃冊上,作為征調賦役的依據。隨著土地兼並的擴展,戶丁逃亡,田地隱匿,使得這兩個文冊的記載十分混亂和失真。那些善於隱產瞞丁的富戶,和享有優免權的權貴,「地連阡陌,而欺隱無稅」,貧苦農民往往產去而稅存,弊端百出。統治者在田賦以外加派的貢品,對戶丁的任意役使更是數不勝數。這樣苛重的剝削和混亂不堪的賦稅製度,容易加重農民的負擔,迫使農民「甘願拋荒田產,避役四方」,或者「逃亡山林,轉為盜賊」,使得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國家稅源枯竭,人丁短缺!

而目前官府使用的官差、兵差等,按照政策要求由民戶子弟服役,不準花錢代役。這其中包括公堂上聽從使喚的直廳皂隸,負責官員飲食起居的跟隨或服侍皂隸,還有獄卒、門子、鬥級(糧倉管理員),運送稅糧的解戶,征收商稅的巡欄,給機關和學校做飯的齋夫、膳夫,維穩的弓兵、民壯(類似今日武警和民兵),服務於驛站的馬夫、水夫、鋪兵等。

如果一條鞭法能夠推行,有錢人開始就有福了,可以將差役折成銀兩繳給官府,於是有錢人免役了。官府拿到這些錢,也可以征辟一些窮苦人家做差役,這些窮苦人家也可以掙錢貼補家用。

一條鞭法的具體內容是:通計一個州縣的賦役,量地計丁,丁糧全部交官。一年中所需的力役,由官府僉募,付給工食費用。其他雜稅土貢等也與稅糧合為一條,計畝征銀,由官府折辦。這就是一條鞭法。

力役從按戶丁簽派,改為賦役合一,一律按畝征收銀兩,戶丁隻要出錢就可以免除力役。這無異於從實際上取消了力役,從而削弱了人身依附的關係,開始有了一定限度的人身自由,有利於商人、農民、雇工的謀生活動。由於銀兩可以用來代替實物,繳納賦稅,這就改變了征收實物稅的舊製,擴大了銀兩的流通範圍。這對商品經濟的發展,起了刺激的作用。

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則徭役公平,而無不均之嘆矣。」先將賦和役分別合並,再通將一省丁銀均一省徭役;每糧一石編銀若乾;每丁審銀若乾;最後將役銀與賦銀合並征收。簡化了賦役製度,將征收種類由繁雜轉向簡單。

同時,在一條鞭法實行的過程當中,把一切苛捐雜稅歸並成一種,簡化了征收的手續,減少了官吏從中舞弊的機會,改變了某些賦役不均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就拿踢斛淋尖來說,如果按照一條鞭法的施行,以後光伏隻征收銀兩銅錢,那麼就基本可以杜絕踢斛淋尖這種官府惡習的存在。

……

朱元璋幾乎一字一句逐個看過去,越看到後頭,越是心驚!

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份老成謀國的奏折竟然是自己還不到九歲的大孫所寫的。

當即讓殿中文武百官相互傳閱。

從太子到六部尚書,再到參加殿試的諸多學子。

……

一時間,整個朝堂。交頭接耳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就連剛剛那有些小小得意的夏原吉,也不由的目瞪口呆。

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呀。

不曾想麵前這個九歲不到的長孫殿下朱雄英。

竟然有如此大智慧和勇氣。

借著這個殿試的機會,破天荒的說出這麼一個重量級的官場惡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玄幻:你可曾見過冒藍火的加特林 穿成惡毒女配她隻想暴富 大唐:開局曝光私生子身份 從無間道開始的諸天之旅 假麵騎士:騎士聯盟 天災降臨:我成屍皇被曝光 奶爸的肆意人生 修仙歸來,總有女人對我圖謀不軌 離開渣男後,林先生讓我上位了 從白發獨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