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所立何人?(2 / 2)

加入書籤

但朱元章,何許人也。

他深深的明白,再怎麼艱難和猶豫。

也要為這個大明萬裡江山選出一個非常合適而又賢明的未來君主。

畢竟這史書往前翻。

近代的司馬炎,立了自己那個傻子兒子做皇帝。

結果呢?

惠帝之為太子也,朝臣鹹謂純質,不能親政事。瓘每欲陳啟廢之,而未敢發。後會宴陵雲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啟。」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

上文出自《晉書·衛瓘傳》,說的是自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晉武帝司馬炎冊立皇子司馬衷為太子之後,便一直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其中反映最激烈的就是開國功臣衛瓘了,他有一次借著醉酒的機會對司馬炎說:「可惜了這皇帝寶座了」,意思就是太子司馬衷實在不是當皇帝的料啊!那麼,晉武帝司馬炎明明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會選擇傳位給「癡呆皇帝」司馬衷呢?

大多數的歷史史官認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第一、司馬衷乃是嫡長子

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種基本禮法,古代有很多皇子都具備遠遠超過皇太子的能力,卻沒有競爭皇位的資格,比如西漢初年率兵鏟除諸呂的齊王劉襄等等。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本身也都因為不是嫡長子或者嫡子而沒被封為皇太子,他們都是通過暴力手段獲得的皇位。在講究禮法、講究門閥製度的晉朝,當然隻有嫡長子才能被封為皇太子。而司馬衷卻因為兄長毗陵悼王司馬軌的早夭而成為嫡長子,所以司馬炎在稱帝的第二年便將司馬衷冊立為皇太子,此時的司馬衷年僅八歲。

第二、司馬衷有強大的政治背景支持

上文提到的衛瓘能文能武,是曹魏至西晉初年的朝廷重臣,晉武帝司馬炎本來想與他結成政治婚姻,讓皇太子司馬衷迎娶衛瓘之女,但是司馬衷的母親楊皇後卻暗中接受了賈充的賄賂,強烈要求與賈充聯姻。司馬炎一開始表示激烈的反對,他認為賈充家的女兒又醜又妒,缺點實在是太明顯(帝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但是楊皇後卻一再堅持,並拉攏荀顗、荀勖等大臣一起稱贊賈家女兒的賢惠,司馬炎也最終妥協了。司馬衷在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迎娶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賈南風。

賈南風常常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相貌最醜的皇後,並且生性嫉妒而狠毒,晉朝初年的「八王之亂」的爆發與她有著緊密的聯係。但是賈南風卻有著雄厚的政治背景——他的父親是西晉的開國元勛,曾經參與過鎮壓淮南二叛以及弒殺高貴鄉公曹髦,本身就已經是深受司馬炎信任的朝廷重臣。更重要的是賈充的家族已經顯赫了數十年,他的父親便是曹魏的名臣賈逵,被後世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與皇室結為婚姻之後,賈氏在朝廷中的威望,更加對司馬衷的太子之位起到了穩固的作用。

第三、司馬衷並非不可為帝

我們後世常常以司馬衷的那句「何不食肉糜」來證明他智力低下,那麼「此嵇侍中血,勿去」的典故,是否又能證明司馬衷的剛毅果敢呢?司馬衷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自幼沒有見識過其父親、祖父所經歷的血雨腥風,也沒有出宮考察過民間疾苦,在特定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司馬衷說出一句「何不食肉糜」並不能代表什麼。《晉書》的其他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衷的智力確實不高,但如果有賢名之臣的輔左,也不至於讓晉朝出太大的亂子。

司馬炎冊立司馬衷為太子,並沒有行廢立之事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司馬炎看中了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多次當眾稱贊他有宣帝(即司馬懿)的風範,並宣稱「此兒當興我家」。所以,司馬炎最終傳位給司馬衷,也有要隔代傳給皇孫司馬遹的意圖。

隻不過他壓根想不到。

他的這個兒媳婦,最終催生了歷史上慘烈的八王之亂。

整個晉國大地上,瞬間四分五裂,整個天下四處戰火紛飛。

這晉朝也由此極盛而衰。

再想想那隋文帝。

把原本的太子楊勇廢去,立了自己兒子楊廣為太子。

剛開始做王爺的時候,以及做太子的時候。這楊廣表現都還可圈可點。

可當他登基做皇帝了以後。

瞬間便暴露出本來麵目。

東征高麗,開鑿運河,乘船南下遊玩。

整個大隋帝國竟然轉眼間二世而亡。

再看看秦始皇的太子胡亥,也是個庸碌之輩,區區一個太監居然也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指鹿為馬。

這是哪個皇帝都接受不了的呀,也難怪這秦朝會二世而亡。

但如果考慮朱雄英的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畢竟歷史上也是有前車之鑒的。

比如說那些歷史上失敗至極的托孤。

千古一帝劉裕剛死,四大輔臣轉頭就將小皇帝廢殺。

自古以來,托孤就是一個神聖的字眼。這是因為托孤代表著一種信任,一種忠誠。商湯托孤於尹尹,周武王托孤於周公,漢武帝托孤於霍光,劉備托孤於諸葛亮,都被後世稱為曠世美談。

然而,並不是所有托孤都是成功的。一代雄主劉裕的托孤,就可謂失敗至極。他剛剛咽氣沒多久,他的嫡長子劉義符就遭四個輔政大臣聯合廢殺。

畢竟朱雄英此時的年歲太小。

天曉得後頭會又遇到什麼樣的局麵。

又比如說北齊皇帝高洋的兒子。

北齊皇帝高洋前期還算是個英明的皇帝。

但是到了高洋的統治後期,他卻逐漸無心政事,而是沉溺於聲色犬馬當中,每日尋歡作樂,行事作風荒淫無度。

高洋有一皇後,名為李祖娥,貌若天仙,溫柔和善,但是高洋待她敬重有加,卻沒有太多寵愛,在當時,高洋寵愛妃子薛氏。

在高洋的執政後期,他逐漸帷薄不修,為了修建奢華無比的宮殿,高洋勞民傷財,當時百姓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水深火熱、民生凋敝,但是高洋卻不理會百姓們的怨聲載道,而是繼續我行我素,絲毫不把他的百姓放在眼裡。

好在這高洋皇帝雖然不管政務,但是卻任命了漢人擔任宰相,這漢人宰相,正是楊愔,正是因為高洋身邊還有盡忠職守的大臣,才不致使北齊剛建國便亡國。

559年(天保十年),覺得自己已經取得了功績的高洋更是狂妄無比,整日都沉浸在酒精和妃嬪當中,到最後,因為過度飲酒,導致高洋身體虧空,致使他年紀輕輕就暴斃了。

根據史書記載,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他的一生僅有三十四年。

高洋逝世後,北齊皇位傳給了太子高殷。

高殷是李祖娥的長子,這高殷和他的父親高洋不同,他自幼聰明懂事,而且性情寬厚仁慈,縱覽天下群書,是個很講究學問的人。

高殷五歲的時候,就被高洋立為皇太子,但是高洋過世的時候,年僅十四歲的高殷,就登基為帝了。

高洋彌留之際,也想到自己的太子太過年幼,惶恐他會被有心人利用,所以他在臨死之前,命令楊愔等人好好地輔左太子,與此同時,他還傳喚了他平時最為信賴的六弟高演,並且對高演說:「等我死了之後,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顧我的兒子。」

高演心中在想些什麼,高洋是永遠不會知道了,隻聽他滿口答應下來,還勸慰高洋放心,高洋又說:「如果到了緊急時刻,可以讓高殷把皇位讓給你,但是兄長唯有一個請求,希望你不要傷害他。」

高洋又聽高演答應下來,他這才闔眼撒手人寰。

在北齊高氏皇族眾多人中,高演是一個很有大智慧的人,他城府極深,殺伐果斷,而且十分擅長玩弄權術,處理政事的經驗很豐富,在文宣帝高洋執政晚期,他看見自己兄長如此不顧正不務正業,曾經多次悲憤勸戒,但是文宣帝高洋聽了,每每隻是滿不在意地說:「這不是還有你替我處理國事嗎?」

是以高洋過世後,高演位高權重,他本來就自詡是個天才,怎麼會願意屈居別人之下,為別人俯首稱臣?

所以,篡位這個想法,逐漸在高演腦海中醞釀成形。

最終也導致了高殷的被廢。

雖然高殷登基時年幼,但是不得不說,他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比起對百姓不管不顧的文宣帝高洋,高殷十分關心民生,體恤百姓疾苦。

高殷的生母李祖娥,被尊為了皇太後,而高洋的生母婁昭君,被尊為了太皇太後;從位份上來說,太皇太後要遠遠大於皇太後,而婁昭君手中握有的權力,也確實是大過李祖娥。

為了讓自己兒子高殷的皇位坐的更加牢固,李祖娥找到朝中的親信大臣,希望他們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並且廢掉高演、高湛生母的婁昭君,從而讓皇權達到高度集中。

這個時候,高殷身邊的肱骨老臣也和李祖娥的想法不謀而合,這些以楊愔為代表的老臣,早就預感到高演權力過大,以後恐生事端,所以一心想要推行全麵改革,從而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

當楊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高殷之後,他獲得了高殷的大力支持,但是楊愔整頓朝廷的力度之大,讓許多被罷黜的官員內心怨恨,於是他們紛紛投靠到了高演麾下。

但是這件事情,還是被太皇太後婁昭君知道了,她得知李祖娥有廢掉自己的心思後,震怒不已,並且放話出來:「我們怎麼能讓一個漢人女子玩弄?」

婁昭君當即就把這件事情告訴給高演,而高演早在暗中培養自己的黨羽,隻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就一舉把皇位給奪過來。

560年(乾明元年),高殷和楊愔商量過後,預備架空高演手中權力,但是因為平秦王的倒戈,導致高殷和楊愔的密謀被高演知道,高演勃然大怒,帶兵闖入皇宮,而高殷對這一切都沒有準備,登時手足無措。

同年八月,在太皇太後婁昭君的命令下,年少繼位的高殷結束了自己歷史不足一年的皇帝生涯,被貶為濟南王。

隨後沒多久就死了。

朱元章顯得無比為難。

如果要立太子的嫡長子朱雄英。

那麼如果自己撐不到他活到成年,那麼這一切的風險都是非常高的。

身後之事,誰又能預料到呢?

一想起朱雄英那張稚嫩的臉,朱元章變整個人開始糾結無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玄幻:你可曾見過冒藍火的加特林 穿成惡毒女配她隻想暴富 大唐:開局曝光私生子身份 從無間道開始的諸天之旅 假麵騎士:騎士聯盟 天災降臨:我成屍皇被曝光 奶爸的肆意人生 修仙歸來,總有女人對我圖謀不軌 離開渣男後,林先生讓我上位了 從白發獨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