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大華軍西渡黃河,韓世忠南下京兆(1 / 2)

加入書籤

黃河自西向東,到蘭州後,走出了一個「幾」字形,先向北,再向東,再向南,完成「幾」字後,繼續向東。自古以來,因為黃河天險和連綿秦嶺,中原軍隊要攻擊陝西,必走潼關。

種洌不放心劉光世守潼關,又和楊家折家商量,讓他們各出兵五千,鍾家軍出一萬,合計二萬,交給鍾彥崇帶領,前往潼關,增援劉光世,並令鍾彥崇為劉光世副將,共率軍五萬,同守潼關。

楊家軍繼續守麟州(神木);折家軍繼續守府州(府穀);吳玠守蘭州;曲端守慶州(甘肅慶陽);種洌的堂弟種浤守延安府;種洌自己坐鎮京兆府(縣),控製全局,策應全軍。種洌又開始在陝西全境征兵,打算將西軍恢復到二十萬的歷史最高規模,簡直比登州軍還窮兵黷武,先軍政治,就指著廣州趙恆給錢給糧給物資了。

西軍在潼關嚴陣以待,大華軍也做出一副頻頻增兵要大舉進攻潼關的架勢,但卻光打雷不下雨。

五月的麟州,已是春末,清晨,勤勞的農民已經下地乾活了。這裡是靠近黃河的一個村子,村裡青壯很少,乾農活的也多是老幼婦女。

忽然有人驚叫起來:「你們看河東!」

隻見河東出現大批人群,看著應該是軍隊,正要架設浮橋的模樣。

有幾個好事的想往河邊近點去看,卻被弓箭射回來了。昨夜已經有數百大華軍,借著夜色,用羊皮筏子偷渡過來了。

終於有人反應過來了:「快去稟報楊家老爺,大華軍打過來了!」

原來大華軍並未想要強攻潼關,不是攻不下來,而是不想有那麼大損失。吳用便叫駐守金陡關的解珍,把一個師的軍兵來回進出折騰,白天大張旗鼓來,晚上悄悄扌莫扌莫地出,給對麵潼關主城的西軍造成大華軍頻頻增兵的假象。

西軍以為守住了潼關就守住了陝西,但他們漏算了大華軍的工兵。大華軍的工兵,是在皇帝陛下林沖的親自組建、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此處省略一百零八段。

大華軍工兵動作很快,士兵們將一條條小舟推下河,河裡的工兵將舟橫過身來,連在一起,就是自古便有的舟橋。與古代舟橋不同的是,用於搭橋的「舟」,是專業用來搭橋的「舟」,每條舟都以錨鏈沉河,增加了穩定性;船幫之上都有鋪設橋板的卡扣;鋪好橋板後,舟橋兩邊還係上了薄鐵浮筒,大大增加了承重力。

河西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是一群鄉兵。西軍的鄉兵常年抵禦西夏劫掠,並不弱,但對岸幾顆炮彈過來,就不是這群鄉兵所能承受的。等數百楊家軍正軍趕到之時,大批大華騎軍已經登岸,大華軍過河已經勢不可擋。

楊可世率領五千騎軍,從麟州府城殺來,正遇上了關勝第一軍新配的一個燧發槍師,由於楊可世從未麵對過燧發槍,密集沖鋒的結果是折損過半,連自己都受傷被俘。

隨即,大華軍包圍了府州城。楊培定隻守了二日,便被大華軍轟塌了城牆,為減少殺傷,也不進城,隻是派人要求楊培定念及鄉親父老的生命,投降大華。

楊培定還在猶豫呢,就被部下綁了起來,大開城門而降。

楊誌第二軍過河後,沒有參加對麟州(神木)的攻擊,而是向北直撲府州(府穀)。折家家主折可求正病倒在床,他的兩個兒子折彥野和折彥質管事。折彥質知道大華火器凶猛,攔住了要大軍決戰的兄長折彥野。

折彥野怒道:「你就那麼怕大華軍的火器?」

折彥質道:「大華火器確實凶猛,光有楊可世說的「快」字,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散,就是不要集中沖鋒,那是火器的好靶子;還要濕,下雨天火器威力大減;若不下雨,就要靠城牆等來掩護我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重生七零,帶著百億醫療空間報效祖國 龍王令 重生1998之大時代 替嫁後,洛爺的小作精她野翻了 從黑魂開始的遊戲巡禮 在港綜裡浪 全民融靈:開局融合炎帝之靈 天域神座 故縱 致十五年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