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大華朝吞並揚州,萬俟卨攻訐王淵(1 / 2)

加入書籤

這日午後,許貫中和史文恭率第九軍全軍來援,擊潰了江寧守軍對北門的反擊。

許貫中叫將張宗顏帶上來,勸道:「張將軍,揚州朝廷小皇帝和丞相都已經落到大華軍手裡,揚州城剩下烏合之眾,覆滅隻在旦夕之間。張將軍即便奪回江寧府,於事何補?大華朝國力雄厚,軍威無敵,又豈是杭州小朝廷和廣州小朝廷所能抗衡?大華朝必能一統天下。張將軍不如投了大華朝,將來也好封妻蔭子,流芳於世。」

史文恭在旁道:「城內守軍以張將軍為首。若張將軍不降,我隻能將張將軍殺了,以免城中守軍心存指望。」

大華軍來援,破滅了張宗顏奪回江寧府的企望。張宗顏呆立半晌,心知揚州小朝廷大勢已去,向許貫中和史文恭拜下:「末將願降!」

許貫中大喜,扶起張宗顏道:「張將軍棄暗投明,大善。」

張宗顏道:「末將立即傳令全程守軍放棄抵抗,歸降大華朝。」

隨著張宗顏的投降,除了少數頑抗的,多數原江寧府守軍歸降了大華軍。

張宗顏還另外節製江寧府周邊,如當塗、蕪湖、句容、溧陽、宜興等地,而鎮江、常州、無錫、江陰、常熟等地的駐軍,則是鎮江府都指揮使龐榮節製。張宗顏和龐榮的轄區再往南,就都是杭州趙琉小朝廷的勢力範圍了。

留楊存中和李寶守江寧府。許貫中一麵叫張宗顏傳令當塗、蕪湖、句容、溧陽、宜興等地駐軍投降大華朝,並派一個師急往南行搶占與杭州小朝廷交界的宜興;一麵將原江寧守軍編了兩個暫編旅,與大華軍兩個師一起,東進鎮江。

鎮江與揚州隔江相對,正在大華海軍的封鎖攻擊範圍內,陸上有四萬大軍的緊逼,加上聽說了小皇帝和呂頤浩都已經被俘,鎮江府都指揮使龐榮無心頑抗,圍城的第二日,大華軍火炮轟了半個多時辰,龐榮便開城投降了。隨之大華軍向常州、無錫、江陰、常熟等地進軍。

大華軍幾乎攻占了趙硶小朝廷的所有控製區域,包括荊湘路幾座忠於廣州宋欽宗的城池,趙硶小朝廷隻剩下揚州一座孤城,還沒了小皇帝和丞相。於是那十數萬軍隊爭先恐後地向大華朝投降,很快隻剩下三四萬兵馬,在張俊、宗澤、張叔夜的帶領下,枯守揚州城。

其實林沖早就可以摧枯拉朽解決揚州的,但一則不願多造殺傷,畢竟都是漢人;二則怕那近二十萬軍隊潰散,不好抓;三則林沖要用這些軍隊建工程旅和建設兵團。所議大華軍並未發力,而是緩步穩定推進,逼降對方。

中華二年(1128)七月,撐不下去的張俊,捆了不肯投降的宗哲和張叔夜,開了揚州城,投降了大華朝。其實宗澤和張叔夜知道張俊要降,卻不參與不阻止,靜等張俊發動,因為他倆知道,即便阻止了張俊,又能怎樣呢?兩老頭隻是盡下臣節而已。

歷史上,宗澤是抗金名帥,張叔夜是盡節忠臣。林沖也不勉強他倆出仕大華朝,隻是將他倆送去開封,監視居住而已。張俊等投降的文武,則挑出年輕有能力的送去開封政學院和黃埔軍校進行培訓考察後再行安排。

前後俘虜的二十多萬兗州小朝廷軍隊,隻挑了近二萬年輕力壯老實肯練的,補充進大華軍中;再選了十萬餘人,組成了十個工兵旅,專門搞道路橋梁建設;剩下的十餘萬,搞了幾個建設兵團,送去靖康路(黑龍江及更北)。

大華軍摧枯拉朽般滅了揚州趙硶小朝廷,令杭州趙琉小朝廷上下,一片慌張。這日庭會之上,便有人跳出來,說是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都是趙匡胤和趙匡義的子孫,建議趙琉退位,全數投向廣州宋欽宗。

禦史萬俟卨(音念 qi xie,莫齊謝)出列大罵:「爾等庶子!不思報國,隻想賣國。皇上登基早過廣州欽宗,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憑什麼不讓他們投我們,偏要我們投他們?皇上!微臣建議,將這兩個主張投廣州的內賊,拖出去斬首示眾,看誰還敢擾亂軍心民心?」

高居禦座上的趙琉都快哭出來了,心道:「我哪知道咋辦啊!還不是你們叫我坐這裡的?」趙琉隻得用眼光向丞相張浚和樞密使王淵求助,就是這兩人扶他登基的,現在也是這兩人控製朝政的。

王淵生於環州(甘肅慶陽),善於騎射,入伍後抵禦西夏累功,授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知臨宗砦,坐罪免官。後跟隨劉延慶討伐方臘,攻打契丹,破群盜高托山等,累遷寧州觀察使。靖康元年,為真定府都統製,平定吳湛的趙州叛亂。金軍攻打汴京,王淵跟隨康王趙構。趙構死於梁山泊後,王淵統殘軍繼續南逃,聯合前宋太常寺主簿張浚,共同扶持趙琉在杭州登基。

年過五十的王淵,經驗豐富,知道杭州朝廷既扛不住大華軍,也非廣州宋欽宗對手,故而早就和宋欽宗派來的人勾連。那兩個建議趙琉退位的官員,實際是他授意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重生七零,帶著百億醫療空間報效祖國 龍王令 重生1998之大時代 替嫁後,洛爺的小作精她野翻了 從黑魂開始的遊戲巡禮 在港綜裡浪 全民融靈:開局融合炎帝之靈 天域神座 故縱 致十五年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