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東羅馬聯盟箐教,韓伯龍搞事耶城(1 / 2)

加入書籤

教皇國與東羅馬帝國同出一脈,皆屬基督教,但一個是天主教,一個則稱東正教(此時尚未有新教),教義分歧不大,權利爭鬥不小。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教皇國本受東羅馬管轄,後來教皇與篡位的法蘭克王丕平勾連,偽造文件稱東羅馬放棄對教皇的管轄權,於是教皇國自和東羅馬平起平坐。對此事東羅馬一直耿耿於懷,而教皇國也對東羅馬甚是忌憚。

林沖穿前歷史上,十字軍的第四次東征,在教皇的忽悠下,臨時改變了戰略目標,竟然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幾乎滅了東羅馬帝國!為什麼?前主子還在,叛出自立家門的總覺得是根心底的刺;隻有前主子沒了,自立者才能心安。

所以教皇英諾森對東羅馬的要錢要兵,那是一毛不拔,反倒派了紅衣主教克萊芒,偷偷趕去熱那亞,透信給了大華朝住歐總領事燕青。當然,東羅馬求援這事兒紛紛揚揚,燕青哪能不知道?教皇也就是表個心而已。

東羅馬帝國占據了地中海周邊很多地域城池,很大程度上控製或影響著地中海商路。除了與大華朝關係密切的熱那亞,威尼斯、比薩等依賴海貿的共和國,紛紛出錢出物,支持東羅馬;西法蘭克的卡佩王朝,出兵五萬;東法蘭克的西方羅馬帝國,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答應出兵十萬;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匈牙利人等臣服半臣服的勢力,可以貢獻十萬人馬,加上東羅馬自己的十五萬,攏共是四十萬人馬。哦!還有十萬,是被大華軍從各羅斯公國趕出來的羅斯人。到中華十八年(1144)的中,約翰二世手上,理論上可以聚起五十萬大軍。

大華朝、大華軍、大華人,對箐教徒,比基督教更為嚴厲,大食人和塞爾柱人都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咄咄逼人的大華軍,西進的腳下,首當其沖的就是塞爾柱和大食。因此,收到約翰二世的邀請,沒有太多猶豫,都應承了下來,表示要出兵配合。隻是塞爾柱大蘇丹桑賈爾,自從敗給大華軍後,對疆域之內的各小蘇丹,控製力大減。尤其是羅姆蘇丹國蘇丹梅蘇德和贊吉王國蘇丹贊吉,根本就不聽招呼了,有事得求著他們。

東羅馬招兵買馬,箐教人蠢蠢欲動,大華朝自然曉得。此時大華朝從汴京經長安和高昌至安北路首府呼延城(新疆額敏)的鐵路已經修成,投入使用;從呼延城通往索超城(布哈拉)的鐵路修築,也近尾聲。

林沖是希望和東羅馬的戰事開端,可以拖到下一年度,這樣,大華朝鐵路直捅索超城(布哈拉),軍需運輸就沒大問題了。

東羅馬等會不會隨林沖所願,把戰事開端拖倒明年,取決於各方的縱橫博弈。

耶路撒冷,三教聖地,聖經中的世界中心,不大的城裡,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基督徒的聖墓教堂、箐教的阿科薩清真寺。這座歷史悠久的名城,經歷了美索不達米亞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羅馬人、大食人,直到四十多年前,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從大食人手中奪回了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由於已被大食人占領了數百年,耶路撒冷王國的臣民,多數都是本地的***,統治階級則是來自西歐的法蘭克貴族。十字軍在地中海東方沿岸建立的其他國家,名義上均附屬於耶路撒冷王國,但實際上都各行其是。黎凡特沿海的;多受教皇影響;小亞細亞沿海的,則受拜占庭東羅馬影響更多。

耶路撒冷王國的前國王鮑德溫死後,其女梅利桑德和丈夫富爾克繼承了王國。除了梅利桑德女王夫婦,在耶路撒冷還有兩支力量不可忽視,就是兩個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是戰場十字醫護的由來,而聖殿騎士團則創立了現代銀行業的雛形,具體就不多解釋了,以免注水太多。

這兩支騎士團是教廷承認的獨立的會團,並被賜予一係列的經濟、政治特權,如無需繳納十一稅,無需接受任何政權的領導,隻受教皇節製。

騎士團成立的初衷,是救援和保護來耶路撒冷城的基督教朝聖者,後來發展成強有力的天主教軍事組織,對所在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具有強烈的影響力。

聖殿騎士團又稱神廟騎士團,是西法蘭克貴族以聖殿山的阿科薩清真寺作為根據地成立修士會,以保衛朝聖者的安全為己任,並攻擊異教徒。該寺建於昔日所羅門聖殿的廢墟之上,修士會因此得名。羅馬教廷正式支持並獲得諸多特權後,聖殿騎士團的規模、勢力和財富迅速增長,甚至發展出最早的銀行業。

不過聖殿騎士團的力量和財富卻是真實的,他們被認為是十字軍時代東方真正的主人,耶路撒冷王國要對抗阿拉伯人主要就靠他們的力量。

聖殿騎士團的根據地,基督教徒認為是所羅門聖殿原址,理所當然是基督教聖地;箐教徒則認為是阿科薩寺,是箐教聖寺。

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後,將該寺一部分改為教堂,另一部分當作神廟及騎士團的營房和武器庫,大殿旁邊還建了一長溜馬廄,這令箐教徒非常憤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重生七零,帶著百億醫療空間報效祖國 龍王令 重生1998之大時代 替嫁後,洛爺的小作精她野翻了 從黑魂開始的遊戲巡禮 在港綜裡浪 全民融靈:開局融合炎帝之靈 天域神座 故縱 致十五年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