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1 / 2)

加入書籤

但是韋寶現在什麼都不想說了,因為根本不可能改變朱由校的觀點。

自己沒有必要為了討好朱由檢而得罪天啟皇帝。

今天做的已經夠多,應該見好就收,既和張皇後結拜,又與田氏結拜,以後田氏會幫助自己經常在朱由檢那邊說好話的,相信周氏也會不斷幫自己說好話,有這兩個枕邊風,足夠拉近自己與朱由檢的關係了。

所以韋寶一直深深低著頭,完全不打算參與。

韋寶知道,如果朱由檢這個時候用目光向自己求救,自己沒法假裝看不見。

實際上,現在朱由檢就著急的不停瞟向韋寶,想要向韋寶求救。

可惜,韋爵爺的頭壓得非常低,都恨不得埋到桌子底下去。

倒是朱由校不停的看朱由檢,看朱由檢不停看韋寶,便忍不住大聲道:「信王,你一直看韋愛卿乾什麼?你難道以為韋愛卿會幫你說話,會和你一樣的想法嗎?韋愛卿,你來說,修復三大殿的工程一兩年內就要完工,已經修繕了一大半了,這個時候適合停下來嗎?」

韋寶大汗,幾乎昏倒,沒想到自己不搭理朱由檢,但朱由校又點了自己的名。

如果昏倒能躲過皇帝的問話,以韋寶臉皮之厚的程度,韋寶是敢昏過去的。

可惜,韋寶知道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啊。

「陛下,微臣隻是個庸人,隻對遼東和山東等到過的地方有一定的研究,對三大殿這麼大的工程,對整個大明的財政,真的沒有怎麼接觸,不敢妄言。」韋寶硬著頭皮裝慫,也不管朱由檢會不會生氣了。

朱由檢暗暗嘆口氣,失望於韋寶食言了。

朱由校卻並不答應,怒道:「韋寶,你不要避重就輕,不要和稀泥,朕知道你的才能,這不是什麼難事,你要明確的說,三大殿的工程適不適合繼續下去,需不需要停下來!」

「需要繼續,因為快要完工了,此時停下來,已經修繕的許多材料會因為半途而廢而浪費,那樣會損失更多。如果此時停下,當初就不應該開頭。」韋寶隻能硬著頭皮道。

朱由檢聞言,暗生怒氣,心說好你個韋寶,你也太狡猾了吧?你在來的時候答應了要幫我說話的啊。

朱由校聽了韋寶的話,臉色好了不少,卻還是不依不饒的,「韋愛卿啊,你是不是想暗示朕當初就不應該重啟修復三大殿的工程?想說朕不合時宜,說朕勞民傷財?」

「微臣萬萬不敢啊。」韋寶趕忙道:「陛下息怒,信王他也是一片好意。微臣隻說一條,大明的財政,微臣不清楚,微臣也沒有那麼高的視角,把眼光投向整個大明,微臣就知道急陛下之所急,陛下想修建三大殿,那三大殿就應該修復,因為能左右陛下的心情,陛下為萬民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不開心,則大明不穩。所以,從這個角度,三大殿就該修復。」韋寶很圓滑的道。

既正麵回答了朱由校的問題,也側麵開導朱由檢,不管什麼理由,你別再與皇帝對著乾了,惹得皇帝不高興,難道大明的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嗎?

朱由檢也不是傻瓜,立時有些醒悟了,雖然不認同皇帝說的理由,不覺得應該繼續在三大殿上花大筆銀子,但韋寶說會影響皇帝的心情,這話朱由檢聽進去了。

「陛下,輔國公之言,令臣弟茅塞頓開,臣弟不該貿然諫言。」朱由檢磕頭認錯。

朱由校的氣又消了一些。

韋寶也暗暗鬆口氣,心想朱由檢還是怕死的,也不算完全的榆木腦袋。

韋寶根據原本的歷史,其實早就知道朱由檢是什麼人,朱由檢遇到事情喜歡理想化,但真的感覺事情比較大,又會立刻甩鍋,堪稱甩鍋大王。

所以,韋寶骨子裡是瞧不起朱由檢的。

朱由檢的能力和朱由校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甚至在韋寶看來,朱由檢的水平連朱由校一半都達不到。

做皇帝的人,並不需要多少能力,但至少得有擔當!

自己沒有擔當,也不會用人,當什麼皇帝。

朱由校支持魏忠賢,是從頭到尾的支撐,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禎做不到。

所以跟崇禎這種人,完全沒法稱兄道弟,掏心掏肺,隻能防著他。

處處提防,還談什麼合作。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崇禎皇帝似乎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皇帝,不僅有別於桀紂,甚至在人們印象中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勤懇皇帝。

後世也一直有人為他叫屈,似乎是一個悲壯的,值得人同情的好皇帝。

1642年,崇禎皇帝掛樹上的前兩年,農民起義軍造成的國內局勢已經非常嚴重了,再加上遼東局勢,雙線作戰,崇禎皇帝沒有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底氣,便有了姑且先和滿清議和的打算。

滿清皇太極這邊,議政王大臣會議造成貴族和皇權的沖突,雖然建了國,統治並不穩固,滿漢矛盾也日益尖銳,導致身體垮了,一聽明王朝這邊有心議和,也是求之不得。

當時的朝局形勢是大家都知道國力不允許雙線作戰,但因為崇禎皇帝的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從不擔責的特性。

十幾年君臣,有了無數前車之鑒,所以誰也不願意提議和,做這個出頭鳥,都做明哲保身的清流。

而且誰敢提議和,必是群起而攻之。

口子還是在兵部開了,因為南北戰線交困,李自成攻入河南,兵部尚書陳新甲屢次被彈劾罷官,所以陳動了私下與滿清議和的想法,並很賊地告訴了同僚傅宗龍。

傅有告訴了大學士謝升,於是謝升向崇禎告發。

這正中崇禎下懷,所以崇禎破天荒的沒有治罪,而是背地裡讓陳新甲去秘密操作,千叮嚀萬囑咐不可泄露一絲風聲。

沒想到這陳尚書是個馬虎人,將滿清那邊發回來的議和條件密函隨手放在案桌上,結果被書童當做塘報分發各省駐京辦事處。

這一下子炸了鍋,群臣嘩然。

崇禎給陳新甲下了一道嚴厲的聖旨,不知道陳尚書是看多了其他背鍋俠的下場,還是因為舉人出身,學歷不夠,沒看出這是一道讓其攬罪請罪的諭旨,竟然不引罪自責,而且還自詡其功。

崇禎出離憤怒,你沒有錯?難不成錯在朕?!你不攬責讓滿朝文武怎麼看朕!

這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怎麼能讓朕這個勵精圖治的有為之君來背?

陷朕於何地?殺!

甩鍋俠崇禎又一次甩了鍋,乾乾淨淨,不汙「明君」之名。

事兒可以乾不成,責任斷不可扛!

這還不夠,這樣還不能表明崇禎的態度,於是又派了吳三桂向清軍主動進攻。

仗打敗了,但是表明了崇禎從來不是一個投降派,所謂的議和,他從不知情。

這一番表演徹底斷了議和之路。

明王朝最後四年的生機就這樣被他葬送。

1644年,明亡的當年,李自成大軍正勢如破竹浩浩盪盪向北京進發。

正月初三,大臣李明睿看出崇禎有意南遁,第一個向皇帝上疏勸皇帝將朝廷遷往南京,並要立即決斷。

由於明朝本就在南京立國,到朱棣篡位定都北京,實行兩京製,南京一直作為留都,遷都南京合理合法。

但是這個主意不能崇禎自己拿,顯得他貪生怕死,君王死社稷是祖訓啊。

一定要百官再三勸諫,抱住他的大腿哭聲動天,他才勉為其難的答應,這才是正常程序。

奈何隻有一個李明睿識時務。

崇禎就隻能故技重施。

讓李明睿私下去辦,切不可聲張。

於是李明睿就去籌劃。

遷朝廷需要軍隊保駕護航。

這個時候全國兵事緊張,到處都缺,那還能抽調出一支軍隊來呢,隻能另行招募。

於是李明睿向崇禎反映了這個情況,並提議讓崇禎拿出自己的內帑來招募軍隊。

崇禎一聽就急了,遷都是國家的事,怎麼能動朕自己私人的錢呢?!

於是又是什麼也乾不成。

一拖又是倆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隨身山海世界 影後的嘴開過光 一九八一年 舊日學霸 洪流之歌 大唐第一長子 影視獵魔人 新順1730 盛夏的藍 變身榮耀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