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oled屏幕生產線(1 / 2)

加入書籤

小米4號稱一代性價比神機,小米6更是創造了米6釘子戶的神話。

要不要攪攪局?

劉大郎心裡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星火-烈有了4G版本,再降價到1600元檔位,會發生什麼情況?

當然,劉大郎不會這麼做,一是他不喜歡背刺用戶,二是星火-烈有沒有4G版本,對銷量影響不大。

這款手機從年初一直到現在,銷量都非常穩定,並且在過程當中先後有三次降價,已經到了極限。

想買的人早就買了,不想買的人大部分也不會觀望這麼長的時間,因為星火-烈有了4G就入手。

畢竟4G流量套餐在初期的價格並不低,還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宣傳一個小時4G用一套房的留言。

要玩遊戲還是得wifi,在無線信號接收上,星火-烈作為一台遊戲手機,自然優化了信號穩定性。

年初首發1998,年中降價到1698,領一些優惠券還能再降20,這種降價幅度屬於正常範圍內。

有的手機首發即破發,也有的手機一直賣到下架都從未降過價,甚至買二手還要加價才能買上。

現在星雲科技營銷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星雨-沐的宣傳,下半年的新品季怎麼能夠少了星雲科技?

星雲手機他們記不住,大郎手機他們總能記得住吧?既然很多人記不得了,那就讓他們想起來!

一張張星雨-沐的海報,直接出現在了微博熱搜,以及企鵝空間、貼吧、論壇、B站等各大平台上。

這不,知名度就起來了?

同時線下專櫃、大郎直營店也開始了選址工作,初期一共建設500個專櫃,以及300家直營店。

從星雲科技工業園開始擴張,一步步來,在主要城市建設星雲分部,在落後地區開大郎直營店。

選址工作完成後,25個城市的星雲分部、500個星雲手機專櫃、300家大郎直營店立馬開始建設。

在印度那邊,星雲科技則由賈因接管,並且吸納更多印度本土設計師和員工,來為星雲科技工作。

Nebu數字係列手機和大郎手機不再是簡單的套娃機型,而是真正根據不同地方特點來進行設計。

比如印度的三卡三待,超大揚聲器,鮮艷的配色,以及一些特有的設計,放到國內就不一定適用。

購買Nebu數字係列手機的,大多是一些印度年輕人,而購買大郎手機的,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

既然用戶群體、需求產生了分化,那麼產品自然也得進行改變。

Nebu6係列手機已經達到了數字係列的巔峰時期,後續想要超越它,必須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行。

下一代Nebu7係列手機的上架時間拖的晚點,盡量往星雲生態鏈上發展,比如藍牙耳機、平板。

產品從種類到數量到再到質量,逐步提升,最終在星雲OS的帶動下,形成完善的星雲生態鏈。

這點和國內的大郎科技產品發展路線一樣,至於星雲科技產品,生態鏈發展路線則是正好相反。

國內星雲科技的發展模式更傳統,從手機出發,再發展手機周邊,再進軍其他產品,逐漸完善。

所以不管是星火、還是星雨係列,又或者是未來的星辰Starry旗艦係列,每個產品的質量都很高。

按照現有的節奏,星火-熾和星雨-沐,是星雲科技最後一代用C級配件的產品,下一代將全麵升級。

在進行下一代產品規劃之前,生產線自然得進行升級一波,同時再開幾個研發項目來做技術儲備。

B級生產線可不便宜,鋰電池生產線每條8萬積分,LCD屏幕和全自動組裝生產線每條10萬積分,RARO產線每條15萬積分。

至於傳感器和納米SOC生產線……那群磚家到現在還沒設計出一款商用產品,進度是真的慢。

每次想起來,劉大郎就忍不住想罵,不過想想,有些廠商的研發投入那麼高,還不一定有成果呢。

根據研發部的反饋,兩款代號為長庚的SOC,和一款代號為辰的基帶芯片,都已經流片超過三次。

三次實驗,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納米壓印技術的生產方式,在芯片架構上,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另一邊的D級傳感器研發,同樣也遇到了困難,因為D級傳感器的生產技術,市麵上同樣沒有。

一眾磚家帶著自信來到星雲科技,隨後就傻眼了,再然後,他們的心裡燃燒起了當年的熊熊鬥誌!

好不容易搞明白生產技術,結果實用的時候,卻發現現實情況跟他們理想中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設計感全部報廢,沒一個成功的,星雲科技的核心研發人員就像鬼才一樣給了他們山一樣的壓力。

但身為科研人員,怎麼可能在專業領域服輸?經過細致的分析,他們再次投入到了傳感器研發中。

當然,劉大郎身為董事長,他並不想知道研發過程是什麼,他隻需要知道產品什麼時候能拿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相府嫡女要出嫁 穿書後,佛係貴妃又劇透了 王座巫師 全球輪回:我能模擬輪回世界 我們的小目標是開發火星 諸天影視劇變 FATE/Memoria(FATE同人) 睡神回檔 她是心頭白月光 團寵福寶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