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要想富,先修路(1 / 2)

加入書籤

「為什麼不能把糧食弄走?」

敖倉中,劉盈一臉懵逼的看向負責糧庫的官吏,有些不明白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那名官吏在劉盈的注視之下,額頭冒汗,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

一旁的盤公看不下去了,走上前來看著劉盈說道:「你可知糧食儲存的方法?」

裝塑料瓶裡,用花椒封口,或者放進冰箱……劉盈腦海中霎時間浮現出兩種方式,隻是在這個時候,是完全做不到的,於是他輕輕搖了搖頭。

盤公見狀,心中大定,拿出為人師表的派頭說道:

「一般百姓家中,存放幾十石或是百多石糧食,那就隨便放,隻要稍微注意一點,在糧食還沒有壞掉之前,就全部吃完了……」

「但官倉之中不同,尤其是像敖倉這種收天下積粟的大糧庫,存放糧食的目標,都是奔著三五年,乃至於十幾年去的。」

劉盈點點頭:「這我知道,漢中的時候,劉交叔父給我說過。」

「他說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大抵就是道理。

盤公心中一緊,劉盈剛剛搖頭晃腦背誦的,很明顯是儒家的言論,他準備回頭的時候,再進驪山帝陵一趟,找找上任墨家矩子遺失在其中的墨家經典。

到時候,他倒要讓劉盈好好明白一下,什麼叫做和儒家齊名的當世顯學!

盤公略有幾分不屑說道:「儒生最會誇誇其談,真要說道做實事,還要看我們墨家弟子!」

「大規模存儲糧食,最需要解決的無非就是幾件事,蟲吃鼠咬,受潮腐爛,以及自然發芽……」

「所以修建糧庫的時候,首要選擇地勢稍高之處,如此,雨雪天後不易積水;其次,挖好地窖之後,需要先點燃柴草,將地窖內壁烘乾,之後再鋪上草木灰、草束、木板、葦席、穀糠這五層,用來防潮、保溫。」

在劉盈的一臉震驚之中,盤公越發自得,他指著糧囤旁邊種植的樹木說道:

「最後,還要在封土之上,種植上這種四季常綠的樹木,如果它的葉片無故發黃枯萎,則說明地窖中的糧食腐爛發芽了……」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種的樹木隻是為了綠化……劉盈越發震驚,固然隔行如隔山,這些細節之處如果沒人說的話,自己是完全不會明白的。

而且他還明白了一點,那就是封建王朝時期,土地兼並問題為什麼會這麼嚴重。

因為要想修建能存放好幾年糧食的大糧倉,不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還需要豐富的經驗。

這幾點,都不是那些小門小戶的人家所能做到的。

於是,在『多收了三五鬥』之後,他們為了繳納賦稅,而且也沒有什麼好的儲存手段,隻能在糧價最低點的時候,賤賣收獲的糧食,然後在青黃不接或是遭受自然災害的時候,再高價從大戶手裡買糧……

就這樣,陷入無盡輪回之中。

就這樣,當欠債越來越多的時候,就隻能賣房賣地,賣兒賣女,最後將自己也賣給別人……

直到,打土豪,分田地!

就像劉盈在陽翟時曾經見過的那樣,糧商,或者說是地方豪強控製的大糧商們,通常都是趁著糧食剛剛豐收,每石隻有幾十錢或是百多錢的時候大肆收購,之後靜靜等待,等到糧食價翻了幾番之後再行出售,牟取暴利。

最終要的是,他們還不愁銷路。

無論是在這種手工業時代,還是信息化時代,糧食總是不夠吃的。

比如漂亮國的人要過上吃飽喝足的歲月靜好,整個拉丁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人民,就隻能在忍飢挨餓中負重前行。

在劉盈麵前,渾然不覺對方已經神遊天外的盤公,繼續誨人不倦:「如此舉措,隻能防潮防腐爛,但對於蟲吃鼠咬,卻是無可奈何的……」

蟲吃我沒辦法,但鼠咬的話,當然是養貓啊……劉盈回過神來,準備什麼時候抽出時間,找找有沒有從西域而來的遊商,從中亞,把貓貓引入中原。

嗯,其實早在夏商周時期,中原列國就已經和西域,乃至中亞的部落或是國家開始通商了。

隻是這時候的這條商路,還不叫做絲綢之路,而是玉石之路。

早在周穆王時期,出於誇耀國力的目的,他就親自帶人從陝西,一路自駕遊到了新疆……

他的車夫,就是趙國的開創者,造父。

大名鼎鼎的玉門關,也是因為從西域運回的和田玉從此地經過,於是劉小豬順手在這裡設了一道哨卡,用於收稅而得名。

而作為一名雲養貓愛好者,劉盈心中一陣瘙癢,隻是他很清楚,要想真的吸上貓,還需要起碼三五年的等待。

後世裡陸遊寫過一首詩,其中很有名的幾句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但其實這首詩還有上半部,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陸遊,老貓奴了……

至於所謂的養狗抓老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老婆參加節目,我國士身份被曝光 我成了白切黑小師弟的惡毒師兄 我竟然成了人類始祖 作精在贅婿文爆紅了 瓊花島上釀果酒 噓,我其實知道他是誰[沙雕] 萬人嫌作精和大佬聯姻後 來個奧運冠軍吧[田徑] 我被偏執影帝占有了 誘吻惡狼[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