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1 / 2)

加入書籤

蜀郡,富順縣。

富順縣是個小縣,即便是在秦國滅掉蜀國,而中原的戰火也沒有波及到這裡的情況下,此地也隻有民戶七千,人口不到三萬。

過往的百餘年裡,即便是通向成都的官道之上,也是車馬絕跡,行旅稀少。

不過如今不同了,自從信任富順令到任以來,這裡接受了大批從關中而來的移民,如今已經有了戶兩萬,人近十萬的規模。

而紀信,也從原來銅印黃綬,秩六百石的縣長,一躍而成銅印黑綬,秩千石的縣令。

漢承秦製,萬戶以下的縣稱縣長,以上則稱縣令。

而在秦人習慣了裡坊製,什伍相保的情況下,這兩萬戶的百姓,總共分為四個鄉,以及按照十裡一亭的傳統,設置了若乾個亭長和遊徼,負責維持治安。

知道這裡為何百年過去了,還是人跡罕至嗎?

歸其原因,在於秦國在邊疆的管控範圍,僅在道路延伸處的居民區,在此之外,則是盤踞在這崇山峻嶺之中,不知道多少年的野人。

重點,是擁有都江堰的成都平原。

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就是修建在一個大斜坡上的,從邛崍山腳,一直到成都,綿延七十多公裡的平原上,海拔高度從一千六百米,下降到五百米。

超過一千米的海拔高差,推動著岷江水覆蓋了六千平方公裡的灌既渠,造就了一片被後世稱之為天府之國的膏腴之地。

隻不過在現在,這個全球處於溫暖期的年代裡,關中平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府之國。

整個關中平原,西、南、北三個方向都有河流從山區向盆地中心流淌,落差同樣超過一千米。

於是形成的水利灌既麵積,達到了驚人的三萬六千平方公裡!

也就是在這裡,孕育出了周這個極度重視農耕的王朝,之後,又有了漢、唐,這兩個舉世無雙的龐大帝國。

至於秦國……

十幾年的時間,過於曇花一現了。

但和此時,劉邦蕭何等人極度重視關中不同,劉盈心中明白,關中,或者說北方的好日子,其實即將轉瞬即逝。

按照劉太公的親身體驗,現如今這幾年,初雪一年比一年下的早。

他不知道的是,要不了幾十年,此刻還能在關中種植的荔枝,將徹底絕跡。

西漢末年,間冰期降臨,不是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就是冬天大雪漫天。

所以,當時的公羊派,就提出了一個理論。

漢皇失德,需要退位讓賢。

這其中很著名的,是一個叫做楊惲的人。

他的外公,名叫司馬遷,就是寫《史記》的太史公。

其實《史記》這本書,司馬遷還沒有寫完的時候,就被封殺了,比如漢武帝的今上本紀,就是從別的章節裡拚湊出來的。

所以,後世已經無法知曉,司馬遷暗搓搓的究竟噴了漢武多少字……

但唯一能肯定的是,這裡麵絕對不會有什麼歌功頌德之詞。

所以司馬遷就隻能是藏於南山,傳於後世了。

但架不住他有個名叫楊敞的好女婿,此人謹小慎微,因此得到霍光賞識,當上了宰相。

上麵說的楊惲,正是楊敞之子。

楊惲很喜歡看外公寫的《史記》,於是在《我的丞相父親》的幫助下,他將《史記》拿出來獻給了朝廷。

《史記》這個史家之絕唱,才因此得以流傳。

但這本是一件好事,沒奈何楊惲這個人,子不類父,是個比太史公還要頭鐵的狠人。

他將間冰期降臨的自然災害,說成了是漢皇失德。

於是整天別的不乾,就是議論朝廷,誹謗皇帝,大漢藥丸……

所以漢宣帝忍無可忍,直接把他月要斬了。

所以,這就是說他是個狠人的點。

陰陽怪氣劉邦算什麼?割蛋蛋有什麼了不起的?

要罵,就罵整個朝廷,從天子到百官,一個都別想跑!

要切,就直接從月要上切!

隻是殺了楊惲一個,對於民間形成的共識來講,於事無補。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間冰期,並不會因為死了一個人而就此終結。

所以,才有了後麵的王莽代漢。

但還是上麵那句,老天爺,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也因此,需要未雨綢繆。

劉盈提前百年開始布局,遷關中人口入蜀隻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打通和南越國的聯係,想辦法獲得那個大名鼎鼎的占城稻。

所謂占城稻,是生長在中南半島上的一個稻種。

因為當地人耕種技術過於拉跨,水稻無奈之下,隻能自強不息,於是自我進化出了早蒔、早熟、耐旱等特點。

尤其是耐旱,當間冰期到來之時,乾旱也會降臨,耐旱這一屬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隻是現如今需要循序漸進,先讓蜀中平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糧倉,打贏楚漢戰爭再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老婆參加節目,我國士身份被曝光 我成了白切黑小師弟的惡毒師兄 我竟然成了人類始祖 作精在贅婿文爆紅了 瓊花島上釀果酒 噓,我其實知道他是誰[沙雕] 萬人嫌作精和大佬聯姻後 來個奧運冠軍吧[田徑] 我被偏執影帝占有了 誘吻惡狼[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