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添上一筆(2 / 2)

加入書籤

諶洛昨晚已經大致看了一遍,點頭應允。

得到肯定的回復,徐樂趕緊出去喊人準備牛車,十裡的賦稅文書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這裡麵涉及到千餘戶,他光核對就用了將近半個月的工夫,竹簡能裝滿滿一車。

諶洛拍拍吃飽的肚子,把粟米碗送回庖屋,回到正堂打開了前段時間少府一同送來的施工輿圖。

因長安之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的緣故,人口大多在東南方向集中,因而修建渠道的材料、民夫都要從東南北上。少府考慮到這點,把修渠的規劃路線圖的副本先送到茂陵亭,以便修路的時候分清主次輕重,不會耽擱正事。

這份記載了鄭國渠流向的輿圖可以說是打破了諶洛的認知,原來六輔渠並非全部分布在鄭國渠南岸,六輔,主要為輔,針對的是整個鄭國渠水係,南北通透!(出自-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發展研究院)

少府的匠人用朱砂在輿圖上繪製了六條可以施工的渠線,既引北水灌溉鄭國渠,又可以渠水灌溉南部高地。

諶洛看了眼地圖,總感覺缺了點什麼,於是注意力在各縣名稱上停留。

穀口、涇陽、三原、渭城、櫟陽……

他腦子中閃過一道亮光,好像反應過來了,取來朱砂,在鄭國渠之南添上一筆。

這次添加的赤線西穿穀口,東入櫟陽,與鄭國渠幾乎處於一個平行狀態。

換筆,以黑墨。

諶洛在剛畫好的位置寫了一行小字:

「首起穀口,尾入櫟陽,注入渭河,中袤二百裡,可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至此,這份輿圖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完整。

他剛才連接的赤線,乃六輔渠修建完成之後必定會再次動工的部分,歷史上,這塊被稱為之白渠,於漢武帝太始二年,由趙中大夫白公領著人修建,有「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的美譽。

「等我歸還輿圖的時候,希望少府那邊趁熱打鐵,製定此渠的修建計劃吧。」

待三渠皆成之日,長安之北定可緩解雨季時從西北淌來的水,實現旱澇無憂的暢想,百姓也不必冒著暴雨下地救菽了。

諶洛滿意地放下筆,回到案幾處理最近幾日送來的文書。

過了個把時辰,出去尋牛的徐樂回來了,他身後還跟著一個頭戴赤幘、留著絡腮胡、身著絳服、月要間佩劍的中年人,是個陌生的百石之吏。

經過一番自我介紹,諶洛明白了這個人的身份,起身熱情地把人迎進來。

他叫彥,是茂陵鄉南側、灃水與渭水交匯之處的灃水鄉嗇夫,因在家中排行老大,鄉裡人也會稱呼他為伯彥。

伯彥與茂陵鄉一樣,行政上都歸槐裡縣管轄,聽聞茂陵鄉來了新的亭長,他特意抽出一天功夫過來看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人在鬥羅,開局覺醒冰碧蠍 覺醒異能從吸貓開始 全球災變開局就送校花 我在年代文裡開點心鋪 閃點計劃 神主歸來 反派他不想被搶救 虐文女主覺醒後封神了 半妖養仙途 廢弱美人被偏執狂們纏上(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