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人工智能的進展(1 / 2)

加入書籤

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在網絡上參加完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獎儀式之後,第二天便有不少記者蜂擁而至的跑來廬州采訪周明了。

這些記者既有國家電視台的,也有省電視台的,還有各種其他媒體的記者,這人多到可以說是將周明的家和華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有未來智能科技公司都是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周明在哪裡,記者們就在哪裡。

這倒不是因為這些記者們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周明,而是因為在周明家與在華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有在未來智能科技公司要采訪周明的記者們並不是同一批的。

那些記者們采訪完就都趕著回去寫稿子了,早點將稿子給發出來了,哪裡還有時間跑來跑去的,這單純就是人多。

就這麼折騰了幾天之後,周明這才算是終於清淨了下來。

當再次回復平靜生活之後,或許是因為從對人工智能算的研究中脫離出來了幾天,當再次將精力投入到關於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改進之中時,周明卻是發現自己忽地一下子就靈感爆發,進度可以說是往前推進了一大截。

這二零一九年最後一個月的最後十幾天時間裡,在那如同噴泉一般不斷湧出的靈感中,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推進抵得上周明之前好幾個月的功夫了。

這要是能一直持續下去,周明覺得再過個一兩年他可能就能夠研究出可以在現在的計算機中的擁有人類情感和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了。

但靈感這種東西,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它是一種非常玄乎的東西。

電子的運動軌跡雖然同樣也是不可預測的,但好歹它還有個可以用來描述其在原子核外空間某處出現幾率的大小的電子雲啊。

但從未有誰聽說過可以預測靈感這樣的事情的,所以在最後二零一九年結束之前,那如同噴泉一般噴湧的靈感爆發結束之後,一切研究又恢復到了之前的速度。

未來智能科技公司從成立到現在,也發展了好幾年了,雖然在自主芯片研究出來之前,未來智能科技公司的研究重心一直都是放在關於自主芯片產業鏈的研究上的。

但這並不代表著在其他領域內,未來智能科技公司就沒什麼進展。

周明最開始的時候第一篇關於計算機的論文,是發表在《智能係統學報》的「關於一種用於訓練神經網絡和執行其他任務的算法討論」的文章。

當初在這篇文章裡,關於這種用於訓練神經網絡和執行其他任務的算法還僅僅處於一種討論之中,雖然其中更多的內容是周明將腦海中關於未來的一些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間接的寫了出來。

但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想要實現這樣的算法,恐怕至少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還是太過保守了。

因為周明剛開始發表在《智能係統學報》上的那篇文章中不僅描述了這種用於訓練神經網絡和執行其他任務的算法,還描述了一些他對於未來計算機行業,特別是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推測,使得陸續有人開始試著照著周明發表在《智能係統學報》上的那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推測去做研究。

當陸陸續續有人發現,他們照著周明的這些推測去做研究時,研究異常的順利後。

這個發表在雖然是華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刊,但實際上影響力並沒有多大的《智能係統學報》上的文章很快便成為了一個香餑餑,一座金山。

幾年前就開始照著周明那篇論文裡的推測進行研究的人中,現在有不少的已經名聲大噪了。

他們有的原本就有些名氣,而有的在二零一五年的時候還隻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研究人員。

在這次這個【機械之心】任務開始之前,華國國內的人工智能技術由於有未來智能科技公司的存在,現在已經是處於世界頂端的位置。

雖然當時距離研究出能夠擁有人類思維和人類情感的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當時未來智能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就已經非常成熟和人性化了。

不過由於一開始的時候,未來智能科技公司關於這方麵的合作都是和官方進行的,所以在這些技術取得成果之後,也並沒有立刻麵向廣大的市場,而是專門給官方部門提供。

而在未來智能科技公司擁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芯片產業鏈技術之後,官方也是專門從他們這裡定製辦公用的電子產品。

也就是說,在研究芯片技術的時候,未來智能科技公司的資金來源除了未來生物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之外,還有兩個。

一個是少數幾個直接麵向廣大群眾的產品,另外一個便是專門麵向官方部門和一些非官方企業的定製產品。

而在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芯片技術之後,原本最吃未來智能科技公司資金的芯片技術也是成為了他們最大的資金來源,這個現象直到未來智能科技公司的電子產品麵向廣大市場的時候才有所改觀。

從周明結束了關於基因藥物「進化」的研究,開始將研究重心放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到現在,也已經有段時間了。

在這段時間裡,未來智能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進展的非常迅速。

而且在推進人工智能軟件發展的同時,周明也沒有忘記加大對人工智能硬件計算機的投入,雖然他本人對於計算機製造技術純屬門外汗,頂多也就是略知一點皮毛而已,但這並不妨礙周明加大對這方麵的資金投入。

硬件軟件雙管齊下,在這樣的大力發展之下,現在未來智能科技公司所出品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不斷突破,在一定條件都能夠通過圖靈測試了。

圖靈測試是由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n this)所提出來的,是指在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互相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

這裡所說的測試者指的是人,而被測試者則是一台機器。

在進行多次測試之後,如果機器讓平均每個參與者做出超過30%的誤判,那麼這台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的智能。

這個測試來源於圖靈寫於一九五零年的一篇標題為《計算機器與智能》的文論,這篇論文中的30%是圖靈對二零零零年時的機器思考能力的一個預測,不過二零零年時候人工智能的技術是要遠遠落後於這個預測的。

這裡之所以說是在一定條件下,是因為現在的人工智能如果不提前設定一些條件的話,它在麵對一些問答時,依舊是以一個機器人的身份來回答的。

如果不做絲毫條件限定,那麼當你重復問它「你會下象棋嗎?」這個問題的時候,它會一直一直絲毫不厭煩地回答你的問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福氣農女有空間 山地合成營到北宋 我的私房錢被明星老婆直播曝光了 收手吧!地府被你玩壞了 模擬:獲得青龍果實開始 縱橫尊師 全民禦獸:開局合成電光一閃 開局金光咒,我的道術震驚校花 重生娘胎,和女帝魔女做鄰居 詭異遊戲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