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十七章 無法心安理得(2 / 2)

加入書籤

或者意思是人走茶涼?隻要孫禮不是上司了,今後秦亮就可以不尊重孫禮了?

秦亮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亮聞、公曾追隨太祖南征北戰,亮雖士人出身,誌向卻在行伍,故尤為敬重孫公。」

「哦?」果然孫禮對這樣的回答感到有點稀奇,拿在手裡的毛筆也直接放到了硯台上,看樣子有興趣準備多說幾句。

秦亮不僅沒有順著孫禮的話拍馬屁,而且也不說諸如「孫禮不當長史也應該敬重」之類的話,秦亮隻把理由放在從文從武的區別,至少表麵上已經沒了明顯恭維的意思。

秦亮說誌在行伍也不稀奇,這個時代文官武將並沒有怎麼區分,實際上很多帶兵的人都是士族和讀書人。諸葛亮不說,即便是當今大魏國最能打的司馬懿,也是河內士族出身、從當文官開始的仕途。

孫禮問道:「你為何想帶兵?」

秦亮發現,孫禮盯著自己問得鄭重其事。其目光讓秦亮頓時有點緊張。

之前見曹爽的時候,並沒有多少緊張感,因為曹爽開局就說了一句秦亮很給麵子,顯然麵試就過關了。反倒是此時,秦亮有了一種到公司麵試答題的感覺。

秦亮便道:「華夏困頓,百姓疾苦,若要天下大治,必先結束戰亂,方能降低兵禍破壞,減

少內耗。今之大魏位居中原,地廣人多,一統天下責無旁貸。隻有兵才是解決之道,別的事在眼下都隻能修補皮毛。」

孫禮聽罷微微笑了一下,隨口說了一句:「誌向不小,不過仲明年少,理應如此。」

秦亮見狀,覺得孫禮可能有點嫌棄他的話大而空。

孫禮的反應也很正常,此時的人們沒有太多國家民族的觀念,臣子的精神信仰無非忠孝二字。可是曹魏篡漢,並不宣揚忠;孝也不太講究的,譬如曹丕死了出|殯的時候,他的兒子曹叡嫌天氣太熱、便乾脆不去了,什麼酒肉女色也毫無禁忌。

所以大魏國的臣子大多是比較缺乏信念的,做官也好、打仗也好,多半也是為了自己的權勢,以及保住集團的利益,畢竟覆巢無完卵隻是單純的邏輯關係。士卒則大概是為了生存,以及被迫無奈。蜀漢兵少將寡,卻經常能打得魏軍抱頭鼠竄,魏國將士的戰鬥意誌可見一斑。

然而秦亮並沒有說忠孝,隻說疾苦。於是孫禮先是不以為然,隨後又作沉思狀,不知道在想什麼。

廳堂上沉默了好一會兒,孫禮又看了秦亮兩眼,仿佛在猜測秦亮的真實內心,孫禮接著問了一句:「那你覺得兵是什麼?」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是孫臏的定義。

秦亮並不想糊弄孫禮,也不想把孫禮這個古人當作什麼都不懂的傻子。秦亮的態度至少是很認真的,他稍作尋思便道:「幾天前我在街上看到有人打架,一壯一瘦先是意見不合爭吵,後鬥毆。壯者把瘦者打翻在地,正要離去,不料瘦者從背後撿起了一塊石頭,忽然把壯者砸得頭破血流。」

孫禮沒打斷他,饒有興致地聽著。

秦亮又說道:「壯者返身,再次把瘦者打得遍體鱗傷、無法動彈,並要瘦者當眾許諾今後都聽他的,兩人的意見也相同了。鬥毆於是結束。」

孫禮發出一聲笑聲。

秦亮道:「兵,便是鬥毆擴大,鬥毆的人一多,若不講究法度,便或成添油戰術、或亂作一團。很多人組成行伍,進行有法度、令通上下的鬥毆才能行之有效,目的是解除對方的抵抗,並強迫對方無條件遵從己方意願。雙方無法相商之時,此乃最終之道。」

孫禮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仲明的說法有些新奇,倒也實在。」

秦亮立刻說道:「亮曾習經於太學,並無家學相傳,族中唯有秦公(秦朗)做過武將,效力於朝廷。今之士族多喜玄學,故亮說不上什麼話,唯與孫公相見恨晚。」

孫禮也不是士族出身,聽到這裡便下意識地輕輕點頭,似乎對秦亮的印象親近了幾分。

這時有小吏在外麵等著送文書了,秦亮想起現在是早上、長史會有些公務,不便過多閒談。秦亮遂起身,向孫禮辭別。孫禮也站了起來,兩人相互揖拜。

又是尋常的一天,秦亮準備回自己那間辦公房屋讀點東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火末日 靈幻先生 她愛入骨的未婚夫是白月光的替身 開局被魅魔拖入房間 盜墓從黃皮子墳開始 蒼生界令 親愛的,尾巴可以再摸一下哦 帶農科院爺爺穿書後我被九個反派哥哥團寵 穿成炮灰後我隻想活命 穿成詭王他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