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曾經的華夏勞工(1 / 2)

加入書籤

「好,好啊,還是小時候的那個味道,這都多少年了。」

楊老吃了一塊九轉大腸以後,大概是想起了他這一生少小離家,一輩子在國外漂泊的事,現在終於吃到了地道的家鄉菜,已經滿眼的淚水順著那張蒼老的臉流了下來。

「都過去了,事情都過去了,以後會更好的。」

王洛趕緊遞過去一張餐巾紙給他,並勸慰道。

「讓你見笑了,我這都快入土的人了,竟然在你麵前流淚,時間不饒人啊,王老板,今天見到你,我有兩件事情想麻煩你,不知道你能否答應,這也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了,這兩件事一直埋在我的心裡,我的子孫能力達不到,隻能拜托你了,可能會有點唐突,但我知道你是個有本事的人,就賣張老臉,請求你了。」

「您請說,隻要我能辦到,就是我辦不到,我們的祖國也可以想辦法辦到,您提。」

楊老都這麼大歲數的人了,人家還為了照顧自己人,分文不收的來幫忙,無論他提什麼要求,王洛都要想盡辦法給他解決了,這也是給曾經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一些老華僑對我們國家幫助的回報。

「第一件事,是我的私事,我這麼大年紀了,估計也沒有幾天可活了,一輩子在國外,我就是想死了以後,我能葬回家鄉去,活著沒看到咱們國家的變化,死了一定要看到她越來越富強,越來越強大,落葉歸根,無論在哪裡,最後還是要葬在生我的那邊土地上。」

「您老人家身體還不錯,別考慮太多,不過,這件事很簡單,我現在就可以答應你,到時候一定讓您老落葉歸根,您盡管放心。就是不知道您家鄉是否還有什麼親人嗎,有的話,我可以私人出機票,讓他們過來看看您,您百年以後,可以找到您家的老墳地。」

這天要求對王洛來說很簡單,為了把事情做的更完美,王洛主動詢問了一些他的一些具體的問題。

「不清楚,那時候我大字不識一個,後來又各種戰亂,也不知道老家怎麼樣了,我隻知道我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還在人世間,我還托人給家裡捎過信,可都石沉大海,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能死後回到家鄉已經知足了。」

楊老嘆息道。

「您把地址給我,我安排人給您找一下,我在魯省還有些人脈,放心,隻要人在世,一定可以找得到,那第二件事是什麼?」

「行,一會我把地址,姓名寫給你,一切就拜托你了,第二件事就是我們這些一戰勞工,尤其是在那場戰爭中去世的同胞們,他們的付出不應該在時間的流失中被埋沒,應該被人記住,我希望你憑借自己的影響力,讓他們的功績得到承認,拜托了。」

說著顫顫巍巍的從輪椅上站了起來,拒絕了他的孫子的攙扶,給王洛鞠了一躬。

王洛也趕緊起來,扶起了楊老。

「不至於,不至於,我答應了,您放心,過後我立刻收集資料,想盡一切辦法,給像您一樣的華夏勞工一個滿意的交代。」

楊老在王洛答應後,依然把躬堅持鞠完,才坐了下來。

在後世,雖然網絡非常發達,各種自媒體滿天飛,但很少有人做關於一戰華夏勞工的新聞,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也就是部分在國外留學和華僑華人才知道這些歷史。

「眾弟兄,大家來聽,你我下歐洲,三年有零,光陰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與子女,天性恩情,親與故、鄉黨與賓朋,卻如何外國做工……」這是一戰期間流傳於威海衛的一首華工出洋歌。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拉開第一次世界大戰序幕。以英國、法國、俄國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大量使用現代化戰爭裝備,戰況空前慘烈,人員傷亡慘重。

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和德國在貢比涅森林簽署停戰協定,當日生效。1919年6月,交戰方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正式簽署和平條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深重災難,是二戰之前人類歷史上破壞性最強、波及麵最廣的戰爭。

據記載,為了彌補戰時勞動力的不足,1916年,英國戰時內閣批準征募華夏勞工,並將勞工部隊正式命名為「華夏勞工旅」。

一戰期間,英法兩國先後招募華夏勞工約14萬人。

其中,約10萬人隸屬英軍華夏勞工旅,4萬人歸法軍指揮,另有數百名學生作為翻譯。這些華夏勞工主要來自魯省,也有部分來自遼省、吉省、蘇省、贛省、湘省、皖省和甘省等地。

「華夏勞工旅」在歐洲「困苦鹹嘗,艱辛畢遇」。

按照最初約定,華夏勞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並不參戰。

但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幾乎都是處於最前線,他們表現優異,在戰場修建公路、戰壕,維修鐵路和坦克,甚至拆除未引爆的炸彈,但凡戰爭所需,幾乎無處不往、無所不為。

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後方,華工從事的都是最艱苦、最繁重的工作。

英國記者韋克菲爾德曾稱贊說:「每一位華夏勞工都是頂呱呱的多麵手,能忍難忍之苦,工作風雨無阻、冷熱不懼,他們善於學習,對英國遠征軍的各種工作需求,都能應付自如。」

協約國聯軍總司令、法軍元帥福熙也忍不住感慨:「華夏勞工是世界一流的工人!」。

然而,14萬華夏勞工中,約2萬人埋骨他鄉,甚至有的人都沒有留下名字,隻有工號。

在一戰結束後的近百年裡,出於被有心或無意掩蓋等各種原因,一戰華夏勞工的貢獻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承認,他們的經歷往往被歷史封存,鮮少有人提及。

戰爭結束前,紀念一戰的名畫《戰爭的聖殿》在巴黎公開展出,這幅畫描繪了高盧在盟友簇擁下的勝利景象,但因在畫作即將完成的1917年米國參戰,為了在畫中加上米國人,創作者將原畫中的華夏勞工旅抹去,換成了米國人。

一戰後,英軍曾在比利時舉行戰勝國運動會,雖然華夏勞工受邀參加,但會場卻唯獨沒有代表華夏的旗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開局拯救扶弟魔親弟弟 是美女不是黴女[快穿] 黎東大帝 洪荒之大哥成盒後認親伏羲女媧 既往不咎 重生為蛇:我能無限模擬人生 朱元璋是我爹,穿越大明啃老! 我活在遊戲之中 諸天讀書人 七零之漂亮小裁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