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溫州人靠抱團取得成功(1 / 2)

加入書籤

大家都知道溫州人會做生意,會賺錢,到處是老板,他們的生意基本上已經做遍了全世界,每個人身邊都多多少少認識幾個溫州老板,因此溫州人又被大家稱為「東方猶太人」,但是溫州人做生意容易成功除了吃苦耐勞之外,還有一點特質是不得不佩服的,那就是「團結」。

溫州人具有很強的同舟共濟、團結互助的團隊觀念,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溫州人在心理上總有一種無法否認的同胞關係,通過各種渠道保持聯係,而且都能以為自己的同胞提供幫助而感到自豪,把援助別人視為自己的義務與責任。

他們依靠血緣、親戚、老鄉等關係為紐帶而連接起來一個個的團體,一個團體內的人是非常團結的,相互是很信任的,也是很有戰鬥力的。

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說一個溫州人在火車上被外地人欺負了,眼看就要不敵,這個溫州人大喊一聲:「火車上有溫州人嗎?我被外地人打了。」結果,火車上所有的溫州人都跑到他的身邊,狠狠教訓了外地人一通。這則故事可能有誇大其詞的地方,但溫州人的團隊精神卻是不容置疑的。溫州人的地域觀念也明顯地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強。

比如在以溫州人為主的京城「浙省村」裡麵,溫州人在對事物作評價時,往往會說這樣的話:「你也知道,對這樣的事情,在浙省村都是這樣認為的……」在他們的意識中,對事物的判斷標準首先不屬於他個人,而是屬於浙江村這個團隊,體現了他們對團隊強烈的歸屬感。

與浙省相比,以廢舊物品回收、拾荒及運輸為生的豫省、以土特產經銷為生的冀省、小保姆成群的徽省、以清真飲食業為生的疆省等「村落」,他們隻是簡單的人員聚集,沒有形成固定的產業方向,更沒有凝聚力。有的「村落」早已名存實亡,或者由於城區改造而不復存在了!

「抱團打拚天下」是溫州人經商的一個絕招,他們總是一隊隊、一群群地出現,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在哪一個行業。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當出現了第一個「闖生意」的溫州人,那麼,很快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隨後,這個城市的這個行業中便會有一群溫州人。

溫州人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做生意,和溫州人這種特有的互助精神是分不開的。

有一對在意大利做生意的樂清夫婦,是由華僑親戚介紹到意大利來的。

他們先在親戚的工廠務工,有了積累後,自己開了一家餐館,餐館需要幫手,於是又叫了國內的親戚來,親戚有了足夠的資本後又自己當老板,然後又帶自己的親戚過來,十幾年來,帶出來的人一共有七八十個了,猶如滾雪球一樣,這個隊伍越來越大。

溫州人沒有權勢背景,沒有雄厚的本錢,也沒有技術、人才這些創業必須具備的條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原本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廚師、小販,甚至是一些失業者,他們的成功絕不是交了好運,而是能夠緊緊地團結起來,用集體的力量來取得勝利。

因為能夠抱團打天下,溫州商人無論到了哪裡,都可謂戰無不勝。他們攻伐之術的特點是:集中強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後從家鄉搬來很多願意經商的「兵勇」,安營紮寨,絕不後撤。

前世王洛看過一個報道,是關於紡織方麵的新聞。

2004年年底,他們以溫州人特有的「嗅覺」發現高郵隱藏著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於是決定斥巨資在高郵打造華夏紡織服裝業「最新版」的市場「巨艦」。

為了華夏紡織服裝城項目早日開花結果,當地的有關部門也竭盡全力為這個揚州地區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提供服務,全力支持促進紡織服裝城項目在高郵實施。

建成後的華夏紡織服裝城將把高郵服裝、箱包、鞋產業優勢與全國、全世界的市場資源優勢嫁接在一起,最終形成「大產業、大流通、大財源」的格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開局拯救扶弟魔親弟弟 是美女不是黴女[快穿] 黎東大帝 洪荒之大哥成盒後認親伏羲女媧 既往不咎 重生為蛇:我能無限模擬人生 朱元璋是我爹,穿越大明啃老! 我活在遊戲之中 諸天讀書人 七零之漂亮小裁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