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供銷社主任王占龍(1 / 2)

加入書籤

接下來說說g省甘州地區下轄的沿山縣及沿山縣下轄的靠山鄉。

沿山縣位於甘州地區中部,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小縣,全縣人口約三十餘萬。

沿山縣靠山鄉,位於縣域最南麵,緊靠著祁連山。這裡,氣溫低,耕地少,土地貧瘠,自然條件差,係該縣最為貧困的一個鄉。靠山鄉政府就坐落在祁連山下的半山坡上。

靠山鄉雖說是個鄉,但鄉政府所在地卻非常簡陋,就一條街道,兩邊分布著鄉政府、經管站、農技站、學校、衛生所、糧管所、派出所、供銷社等單位。

平時的時候,除了單位上上班的人和學校裡上學的學生外,就再沒有多少閒人了,街上顯得稀稀拉拉、冷冷清清的。

靠山鄉政府往南三裡多的劉家寨村,是靠山鄉最南麵的一個村,沿著祁連山根,散布著幾個小村莊,分別是劉家寨村下屬的幾個社。每個社也就是四五十戶人家,住的大都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子,看上去破爛不堪。

劉家寨村一社又是幾個社中最靠南麵的一個莊子,自然條件條件較其他幾個莊子,更差一些。

劉家寨村,主要有劉、王兩姓。

最早的時候,劉家寨村隻有劉姓人家,所以才叫做劉家寨。

劉家寨村的王姓人家,是後來才遷徒來的。

那還是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原發大水,淹沒了村莊田地,水災嚴重,地裡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遂有十多名河南人,在族長王玉民率領下,幾經輾轉,來到了沿山縣靠山鄉劉家寨村這個地方。

當時,這些河南人,長途跋涉,飢寒交迫,人人疲憊不堪,麵有菜色,在來到劉家寨這個地方後,見劉家寨依山傍水,地方也大,人口又少,應該是個能夠安身的地方,便停了下來,就地搭建窩棚,準備安家居住。

劉家寨村的劉姓人,見十多名外地人,來到自己的地盤上,也沒有個啥說法,就地搭建了窩棚,似乎有常住之意,心裡甚是疑惑,遂由族長出麵,找到了這群河南人的頭,族長萬玉民,詢問是什麼情況。

劉姓族長找來了,問你們是哪裡人?從什麼地方來?發生了什麼情況?咋吱也不吱一聲,就在我們莊子上搭建窩棚呢?

王玉民見問,噗通一下,跪伏於地,聲淚俱下地說道:主家爺爺,俺們是從內地中原來的。前不久,俺們家裡發了大水,地裡顆粒無收,生活無以為繼,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貴地,打算暫時住上幾年,待度過飢荒年景,再返中原故鄉去。

王玉民一邊哭訴著,一邊又是叩首,又是求情,懇請劉姓人家寬懷開恩,能夠收留接納他們,以便能使他們有個地方生存下來,將來他們定將報答主家爺爺們的大恩大德等等。

王玉民哭訴著,其他一些河南人也跟著跪伏在地,流淚磕頭。

劉姓族長聽到這個情況,又見那十多名河南人可憐兮兮的,心裡暗想,人家家鄉遭災了,萬不得已才流落到我們地方上來的,要是硬攆上他們走,他們也的確無處立腳。劉姓族長遂心生憐憫,不好再說什麼了。

劉姓族長是個好心人,有心讓那些河南人留下來,但又不好一人做主,遂召集莊子上各家主事的男人,來到劉氏祠堂,共同商議此事,決定允不允許這些河南人留下來。

祠堂裡,劉姓人家的男人們,商量來,商量去,覺得這些河南人也不容易,千裡迢迢,大老遠地來了,再往哪裡攆呢?再說了,劉家寨地方大,人口少,土地貧瘠,自然條件也不好,既然這些河南人不嫌棄,要在這裡生活,就由著他們算了,多少還給莊子增加些人氣。

於是,劉家寨的劉姓人家,收留了流落到此的王姓人家。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劉家寨有了王姓人家。

後來,王姓人家也沒有離開劉家寨,而是和劉姓人家通婚,結果就都是親戚了。如此一來,親戚道裡的,咋再好攆人家走呢?!

再後來,經過將近一百餘年的繁衍,王姓一族也漸漸興旺了起來,成了劉家寨村第二大姓的人家。

在劉家寨劉姓人家收留了王姓人家數十年後,王姓人家中,有個名叫王占龍的,漸漸發達了起來。

王占龍的家,就住在靠山鄉劉家寨一社。

剛解放的時候,王占龍二十歲,因人活泛,機靈,肚子裡有些文化,能說會道,能寫會算,有眼色,會來事,就公家看上了,就被抽到鄉上去幫忙。幫來幫去,王占龍把自己給幫成了鄉上的工作人員,被分配在靠山鄉供銷社工作。在供銷社工作期間,王占龍先是乾營業員,後來是會計,再後來就升為靠山鄉供銷社的主任了。

時間到了一九九0年,在沿山縣靠山鄉供銷社當主任的王占龍60歲了,按規定,要退休了。

王占龍的婆姨名叫張菊花,沒有工作,是個農村婦女,在沿山縣靠山鄉劉家寨村一社種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鬥羅:開局救下千仞雪 我的傾城女總裁 似風吻玫瑰 開局八千億 無盡晨曦 鬥羅大陸之龍神鬥羅前身 被逐出宗門的我,簽到萬年修為 誰動了我的女主 步步為凰 美漫:從瘋人院畢業後做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