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兩全法(1 / 2)

加入書籤

知府很快就被這樣的鼓聲驚醒,百姓不識字也舍不得花錢找人寫狀紙,這樣擊鼓鳴冤的事其實經常發生,不外乎東家丟了一隻雞懷疑是西家偷的,諸如此類的小事。

但今天魏知府的心卻提到了嗓子眼,心裡又覺得不可能,顧慈是秀才,家裡也怪有錢的,哪裡能這麼巧前後腳就上了衙門,還擊鼓鳴冤?

師爺很快就一臉苦色地回來,附耳在他身邊嘰咕了幾句,魏知府想立刻重病在身了。

顧慈也不管他來不來升堂,隻是在門口一聲又一聲弟敲,很快周圍就聚集了許多百姓——這樣的熱鬧,大家總是要聽的。

又因敲鼓的是個秀才,告的又是千家人,這下連讀書人也圍了過來,顧慈不曾在府學念過書,裡頭沒有他的同窗。

但有大桃王牛這些大嘴巴小夥伴在,漸漸的大家就隱約知道了是怎麼回事,衙門前的路不出一刻鍾就擁堵起來。

魏知府就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堂,事關太子太傅,又是有功名的秀才,死的還是個舉人,魏知府氣若遊絲,忙派人去請通判過來。

隻差了顧慈一步到衙門的千術,遠遠地站在人群中,從裡到外都都露出一種灰敗之氣。

他看著顧慈跨步進去,行了個禮說:「顧玄玉之子顧慈狀告千術,永寧十七年強取我父顧玄玉心頭血三月,以至我父咳血而亡。」

無類樓在姑蘇有多出名,千術本人在姑蘇就有多出名,他憐貧惜弱,總是撿很多髒臭的乞丐回家教導學習,姑蘇許多人家都受過他資助。

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不可能,一定是重名。」

但魏知府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很快就派人去請千術當堂對質。

千術主動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他衣著簡單,雖然穿的是錦布,但也有些掉色了,裡頭有認識的學子道:「真的是無類樓的千家,真的是千尋之子千術!」

大家不敢相信了,對著裡頭的顧慈說:「你的證據呢!你的證據拿出來!你也是見不得我們念書的權貴狗腿是不是?我告訴你,這些弄垮無類樓的把戲,一年至少有三回,每一回,都是假的!」

魏知府也看著顧慈,他盼著顧慈沒有證據。

但顧慈很快就從懷裡掏出了顧玄玉留下的心,和兩枚保和丸。

守門人抖著唇站在人群中,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你不是顧玄玉,你是他的兒子,他竟然受了這麼大的苦才走的嗎?」

人群嘩然,正逢早市,賣食打漁,做工擇菜的三教九流都在街上忙碌,大家挑著擔子,人群裡光顧著看熱鬧沒來得及吃飯的,不少都悄悄買了碗吃的,填飽了肚皮方豎著耳朵繼續聽。

很快就有人想起了顧玄玉是誰——永寧八年的案首,一腳踹開糧倉的學子,自家孩子從前的先生。

百姓們從層層疊疊的記憶中翻出了二十年前的事,守門人不知不覺臉上已經有了淚水:「那樣的人物,竟然是這樣死的,既然如此何必叫我當年見過他。」

讀書人對千家推崇,但百姓又不識字,他們在水裡漂泊,無休止地織布刺繡,姑蘇的園林與他們無關,但姑蘇占去國庫八分之一的稅收,卻有他們的血汗。

永寧七年的大水,就算是姑蘇也是餓殍遍地,挑著豆腐腦的娘子說:「但是常縣從十月開始就沒有死人了。」

有牙婆也在人群中湊話:「常縣的人從來都是最難買到的,你們小孩子不知道,我也是我的師父同我說的,當年各地的江南人都有賣兒賣女的,常縣——一個也沒有!」

人群中有從常縣搬來姑蘇的百姓,想起當年顧玄玉挨家挨戶送糧種的話兒,也淚水滾滾道:「好人不長命,我們沒餓死,他卻被人害了。」

傷痕累累的人心和兩顆出自同源的藥丸實在過於震撼,從無類樓狂奔而來的學子看著這顆千穿百孔的心,顫著聲問千術:「你真的逼殺了顧大人?」

在洶湧的人聲中,千術老淚縱橫道:「是我錯看庸書,害得他英年早逝。」

眾人看著千老先生唯一的兒子,無類樓真正的主人,臉上都浮現出不可置信地樣子,問他:「是不是有什麼隱情?」

千術沒有說話,隻是把外套脫下蓋在了湊頭湊腦的乞兒身上,道:「當年我和爹為了開無類義塾,也一起要過飯,以後我不在了,無類樓還在,你賣了衣裳自去罷。」

乞丐抱著衣裳,轉頭就換了張汁水豐滿的豬肉餅啃,笑:「先把肚子填飽哩!」

千術沒有再回頭,進門泣不成聲地認了罪。

這件事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千術當場就認了罪,魏知府也就把他好吃好喝地弄到牢裡去了。

這件事的難處從來不在千術認不認罪,而是怎麼判他。

千家在姑蘇的地位實在太高,大周又有用錢贖罪的慣例,千老爺又曾是太子師,殺了太子師,太子怎麼辦?一個不好大家都得名聲掃地,這還是好的,不好的可能連命也沒有了。

很快,就有各路官員出來,想要保住千老爺的命——這是姑蘇的脊梁,怎麼能說殺就殺?

是以千老爺在牢中還沒走過完一日,姑蘇城裡已經沸反盈天,大家都在討論他該不該殺。

對於大多數的學子來說,這個人是功大於過,雖然殺了顧玄玉,但也救了無數窮苦人的命,這樣的人死了,大家都有些不忍,還不如將功贖罪,更好的造福大周。

現在的讀書人都是年輕人,他們不認識顧玄玉,有人認識。

搬來姑蘇的藕花鄉百姓,同樣也站了出來,裡頭有些人已經很老了,他們不識字,隻是想起顧玄玉就嘆氣說:「千家救人,難道玉兒就沒有了?你知道我們鄉有多少人?活到今天的常縣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該給他披麻戴孝。你知道你吃的藕是哪裡來的?你知道一個女人,在這個世道要多艱難才能把一個孩子拉拔大?」

張知魚才來了姑蘇兩三個月,但街上的娘子受她的恩惠,卻是從五六年前就開始了,顧慈是她的未婚夫也不是秘密,也道:「讀書人的命是命,我們的命就不是命了?雖然顧家和張家從來沒有對外說過,但自從有了他們的紫茉莉,河上每年都要少數不清的浮屍。」

在花船上為千術說話的舉子秀才被娘子們趕下了船,大家寧願不掙這個錢,也不想忘了恩義。

魏知府愁得頭上也生了白發,自覺沒有判決的權力,很快就快馬加急將折子送往了神京。

學子們在越來越多的聲音中,漸漸知道了當年的姑蘇往事,當年常縣的富商聽說了顧玄玉受剜心之痛而死,也有些不忍,便悄悄交出了顧玄玉當年簽下的契約,貼在了姑蘇城牆上。

百姓們繞著城牆去瞧上頭的字,認不著就問身邊的讀書人:「上頭寫的是什麼?」

讀書人就念給他聽。

永安八年,玉用黃金十兩,換大官人糧種四十袋,十年為期,玉必還之。

等到永安十三年,這張紙就被勾掉了。

一張又一張的紙貼在了牆上,這還隻是願意貼出來的,就已經占了大片城牆,遠遠看著就白紛紛的。

常縣的百姓這才第一次知道自己活命的糧種是怎麼來的,都怔怔地從四麵八方湧來,站在紙前痛哭出聲。

受過千家資助的讀書人,有沒有受過顧玄玉恩惠的常縣人多,張知魚和顧慈都不知道,但無疑在姑蘇,還是常縣人要多一些,他們都是最普通的百姓。操持賤業的百姓,總是要比讀書人多的。

無類樓的學子沉默下去,路上連牙婆都到裹了頭巾的讀書人都要呸兩聲。

人來人往的無類樓很快就少了大半的人流。

還有百姓想要放火燒了這座千家樓,罵:「窮人的催命符,權貴的青雲路。」

這樣的人要是抓起來,衙門早就被塞滿了,大夥兒也就隻能教育教育,很快就放了人。

魏知府怕有人進去鬧事。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先暫時封存無類樓,派了三隊人日夜巡邏,就是為了保住這座樓。

無類樓關門這天,顧慈和張知魚遠遠地站在街對麵看,二郎也坐在他們腳底下嗚嗚地叫。

最後一群學子從無類樓中走了出來,大家看著這扇對天下人開放的大門,第一次關了起來,都忍不住紅了眼眶。

「賣豬的兒子和賣花的女兒,是不是再也不能進來了?」有人茫然地看著上頭的封條。

天下隻有一座無類樓而已,裡頭沒有錢念書習字的人看著高大的屋樓都忍不住放聲痛哭。

有書生問:「倒下的又豈止是這座樓,大家知道民間是怎麼形容我們的嗎?」

有學子憤憤不平地站出來說:「我知道,連花船上的娘子也唾罵我們,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怪物女王的網戀對象是魔尊[末世] 承蒙喜歡 年代文真千金是天才相師 古人都在看我直播[古穿今] 一紙休夫 我的食客不是人 他是不是很缺錢 失戀當天,我被情敵表白了 鹹魚替嫁後 姑娘她開口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