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結局:天下有不散的宴席(2 / 2)

加入書籤

但給這麼一打岔,母子兩個心情果真好了起來。

中了舉就能當官兒了,家裡都開始盤算著怎麼給顧慈走後門,去哪裡當官兒,其實大家覺得要是就留在南水縣就很不錯。

顧慈笑:「南水縣這樣的地方,就是狀元沒有關係恐怕也來不得,我一個舉子如何能呢?」

他估計多半是些邊陲小地。

張大郎不樂意女兒去那麼遠的地方,張知魚笑:「爹你胡說什麼呢,阿公阿婆都要跟著我一起走的,我是咱們家的領頭羊,他們自然得跟著我了。」

張大郎看著理所當然的女兒和麵無表情的妻子,抖著聲問:「那我呢?」

張知魚笑:「爹,我們有空會回來看你的。」

張大郎傷心了,夏姐兒鼓勵他:「爹也能成先天之境,不就可以到處跑了,大器晚成,爹肯定能行!」

張大郎實在不想跟女兒分開,隻得咬牙點頭:「再給我三年,一定把這坎兒給踏平了!」

眾人立即鼓掌。

這頭顧慈不想再考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大家正是憐愛他的時候,他不想繼續考試,想先外放做官兒,有的是人為他奔走。

隻是皇帝其實不大樂意:「這麼艱難給他爹申冤,廢了多少人力,他就想做個舉人就完事?瞎胡鬧!」

汪若海就把顧慈的卷子遞給他,皇帝一看就知道為什麼魏知府同意讓他去外頭做官兒了,實在是大夥兒怕他再留在大城,遲早給人殺了。

概因顧慈的策論,寫的就是拐賣法,他在裡頭大肆批評法度,這是要動人錢財的事,朝廷裡有的是人不願意,誰知道自家的人來源清不清楚?

而且他們還有大量的隱戶,不就是從這上頭來的麼。

但顧慈和顧教諭一門將案首,這案子如今街上都還有無數人說嘴,有的是眼睛盯著顧慈。

這卷子一傳過去就鬧哄哄的,皇帝早就有心想做這件事,隻是大半輩子過去,也沒找到機會來,此時他想要立皇太女,這份雄心壯誌就想留給女兒。

張知魚想著最大的官兒終會還是皇帝老子,怕他不肯,想了又想,就將大青葉做成的藥、大蒜做成的藥和改動律法的折子又通過魏知府送向了神京。

現在皇帝已經不怎麼管事了,國事都是長平在管,太子一天比一天「病重」,實在是有心無力。

長平打開膏兒聞了一下,很快就按著方法塗在了軍中得了破傷風的兵身上。

慢慢的這些性命垂危的無名小卒就不發熱了,過了三五天,他們的傷口已經變得十分平整。

每一年大周都要死很多兵,他們不是死於戰場,大多數都是因為破傷風就一命嗚呼。

這樣的藥已經堪稱神藥,張知魚送的還是兩種,一種是產量較高的大蒜素,一種是少量的大青葉。

兩種藥都對外傷有奇效,如果能夠大量製造,天下不知道又要活多少人。

皇帝久久無言,太醫院甚至慶幸這個人隻想留在民間。

正是深冬,皇帝披著大衣連夜騎馬去了軍營,見到光滑的傷口,高興道:「該賞她、該賞她!」

長平想到那道折子,就道:「她已經要了東西。」說完,便從懷裡掏出折子遞給皇帝。

上頭都是張知魚和顧慈這麼多年,想出來遏製民間拐賣風氣的法子,比如規定十歲以下的孩子不能通買賣,買賣同罪等。

這份奏章張知魚和顧慈聰七歲就開始整理,年復一年,兩個人從來沒有放棄過當年的誌向,他們想要改變大周拆散了千千萬萬家庭的陋習。

皇帝翻來翻去都沒有看到神藥的配方,不由怒道:「難不成江南人都是熊心豹子膽,一個個的成天活得發膩,來跟我們家做生意。」

長平道:「江南讀書人多,商人也多,人想賣個好價錢也是人之常情,再說他們也是為了大周,不然何必費這個力氣?」

皇帝看著大家好起來的傷口沉默起來,捏著這封折子始終沒有說話,連著想了幾日到底沒有同意。

皇帝對長平說:「世道艱難。我坐穩這個位置都花了五年,何況你?這個律法隻能你來改,百姓才會愛戴你,父皇老了,這些事不乾也可以。」

長平生來就是公主,她是將軍,也是掌權人,底下的兵她更多考慮的事——活下來大周就更多一個勞力。

所以也隻是點點頭,又想起許多日不見得弟弟,問:「弟弟怎麼辦?」皇帝笑:「他想做讀書人,就做讀書人好了,無類樓總要握在家裡才行。」

顧慈被皇帝親自點去了福州,做了個小縣令,這裡地方貧瘠,水匪不斷,他去了這裡做官也不怎麼打眼。

等張知魚跟他一塊兒上福州去時,太子已經病得起不了身了。

等到了第二年,太子便久病而亡,皇帝立長平為皇太女,同年沉寂近兩年的無類樓又一次打開了大門。

永寧三十年,皇帝駕崩,大周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皇登基了,改國號為天寶。

宴席

這位十年征戰的長公主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律法,從此大周十歲以下的孩童不可通買賣,血親賣兒賣女一視同仁,不可用錢贖罪。

張有金很快就被自己活活嚇死了,雖然他抱走魚姐兒時,周律尚且不能嚴懲他。

但從此之後,大周以後的每一個張有金都要受淩遲之刑。

顧慈一生未再科考,張知魚一生亦未成為太醫,兩人終其一生都留在了民間,一生都是七品芝麻官,遊走在大周各處鄉縣。

有張知魚在的地方,婦人總能吃足六月的補身丸,大大降低了婦人生產死亡的風險,和得婦科病的幾率。而有顧慈在的地方,拐賣案十去其九。

張知魚沒有見過女皇,卻是大周唯二有直諫之權,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皇,一位行走民間的大夫時常互通書信。

民間有雲:大周從小張大夫起遂成贅婿之風,萬萬女兒不用再受與父母離散之苦,又從女皇起,天下女兒又有了念書習字之權。

張知魚和女皇唯一一次見麵是在天寶二十五年,女皇偶感風寒,但因為操勞國事,身體急轉直下,太醫束手無策,隻好請來張知魚。

張知魚其實很不喜歡皇宮,她自己過了快半輩子,但依然不能適應這裡的強權,所以也就一直不想見女皇。

兩人隔著帳幔,都隻能看到對方隱隱綽綽的影子,張知魚道:「陛下身體大好,何須請我來這一趟。」

女皇隻是問:「他還好嗎?」

張知魚想起無類樓中成天訓罵學子的人,笑:「兒女雙全,不愁吃喝,就是知道陛下身子不爽,幾日都沒吃好飯了。」

女皇點點頭,殿內一片沉默。

過了良久,才吩咐人給了張知魚無數禮盒,讓她帶給那人。

張知魚抱著女皇賞賜自己的醫書,隨著女官往外走,在快踏出房門時,張知魚忽有所感,轉身回望了一眼正對上一雙明亮的眼睛。

兩人同時笑嘆:「這一生,多謝你。」

沒有張知魚,先皇不會知道女兒也能撐起一個家。

沒有女皇,張知魚不會這麼自由自在地帶著家人逍遙山水間,三十年前的大周,女兒想要繼承家業實在太難了。

張知魚行了個禮,沒有再回頭,抱著書走向了等在殿外的顧慈。

此後,大周歷史上第一任女皇和第一位女官兒,一生都再未相見。

女皇收回目光,看著身邊一如當年女扮男裝上京告狀的史官道:「燕回,我這一生,沒有爹娘,後來也沒有了弟弟,幸好還有你。」

不然就太寂寞了。

雲燕回筆下不停,道:「陛下還有數不盡的良臣,和大周的萬裡江山。」

女皇笑著應是。

顧慈看著張知魚,帶著精神抖擻的小老頭兒和二郎又登上了回鄉的船。

湖上碧波盪漾,張知魚躺在船上釣著魚。

張知夏看著大姐半天連個蝦米也沒釣到,好心地掌風一掃水麵,頓時跳上來滿船的魚,還有一尾落在阿公手裡,尾巴跳起來掃了阿公好幾下臉。

張阿公氣急敗壞:「早知道把你們都嫁出去得了!」

張家的女兒除了早嫁的大姑,其他女兒都是招贅,現在家裡小猢猻多得是,還老問他要錢花。

張阿公每天都被折騰得掉頭發,已經苦不堪言,深恨自己怎個就同意將這些兔崽子留在家裡了,實乃害人害己!

張知夏笑:「我們比我小舅好多了,到現在兒還是光棍兒一個。」

李三郎一生未曾娶妻生子,數次出海周遊列國,早比張知魚和顧慈還有錢了。

隻是再有錢有什麼用,張阿公做為一個身無分文的老頭兒,立刻唱衰:「大半家資,都捐給沿海修建城牆,剩下來的就分給你們這兩個青肚皮猢猻,幸好他沒兒女,不然非找屎吃不可!」

其實顧慈還是挺喜歡這個舅舅的,李三郎出了幾次海,沒夏姐兒在身邊,都給倭寇殺好幾回了,又深受魚姐兒影響,同情心很泛濫,回回帶著夏姐兒和早就退休的關仁一塊兒去修城防,外頭都叫他——沈千金,

張知魚先前聽說他在外頭用沈姓,日日提心吊膽怕他是沈萬三,等聽到是沈千金後就沉默了,再也沒過問這事兒。

總之,在張阿公眼裡,這就是個散財童子,很有些瞧不上——主要是沒往他這兒散。

張知魚給小舅說話:「小舅現在多帥啊,阿公你越老越怪了。」

張阿公氣得吹胡子瞪眼,伸手就要打人,幸好給二郎含住袖子,不然非把這不孝的兔崽子打裂背不可!

不過他老人家也勉強同意孫女兒的說法啦,畢竟李三郎說要養大姐和外甥女一生,就真的分夠了能養她們一生的錢財。

重誠信的人多少都叫人幾分敬佩。

不過因為接連出了這麼些人傑,現在整個南水縣已經煙霧繚繞,外人有雲——此地大噴青煙三百裡。

惹得房價蹭蹭蹭上漲。

張阿公回了家就跟小趙大夫愁眉苦臉地嘆:「我們家也就隻有三五個宅子,姑蘇也才兩個而已,這如何了得。」

隻有一個家的打工人小趙大夫心頭吐血,心道——阿公真是幾十年如一日,都退休了還上保和堂臭顯擺!

不過人活一口氣,很快小趙大夫就拉來已經成了將軍他爹的趙掌櫃,挺著月匈脯子看張阿公。

張阿公大罵——再厲害能打過夏姐兒?

趙掌櫃灰溜溜地跑了。

竹枝巷子,張顧兩家已經打通了宅子,大夥兒正坐在一處準備開飯。

張知魚從外頭看診回來,梅娘拉住她努嘴:「廚房做了你愛吃的兔兒鍋,先去洗手。」

秋水和臘月梳著高高的婦人髻,耳邊明珠晃動,一看她就笑:「偷偷給你先嘗兩個,可別告訴嫂子。」

張知魚端著鍋,嘴裡含著肉連連點頭。

成昭和趙聰還在拌嘴,王牛和花妞看得哈哈大笑,大桃望豬興嘆,長輩們氣得頭發都豎了起來。

院子裡其樂融融。

天下有不散的宴席嗎?

張知夏含著雞腿兒,怪道:「為什麼要散,我還沒吃飽!」

張知魚醫術了得,這麼多年大家也不曾老,連阿公阿婆和沈老娘都是一頭烏發。

二郎趴在桌下,完豬歸張的小寶在外頭豬叫。

顧慈笑如春花,一如當年初見,朝她揮手道:「快來。」

張知魚一步一步地踏進房門,重新走回了她八歲時的張家小院,燦然一笑,道:「就來——」

家人尚在,同伴未散,大家都走在理想的路上,真好。

作者有話說:

連載到今天,謝謝大家陪著我,做為第一次寫書的新人,沒有大家的鼓勵,我早就已經解v無數回了。

最開始寫這個故事,是因為在看大長今和女醫明妃傳,而且那段時間正是拐賣話題霸占頭條的時候。

我想起英蓮的元宵節,原來那就是她一生最好的燈光。

後來就有了這個故事,我企圖從小魚身上來圓滿英蓮,她也是爹娘的寶貝,甄老爺從來不因為她是女兒就不喜歡她,但這一切最後都被拐子毀掉了。

當然小魚永遠隻是小魚。

但她確實身上有很多女醫的影子,小魚的張字,就是來自外科大夫張小娘子的張,小魚的婦科病例,很多都借鑒了談允賢的《女醫雜言》。

記載張仲景們的故事很多,但她們的實在太少了。

婦科名醫談允賢有一個醫術高超的祖母教導她學醫,後來這個角色被我安排給了沈老娘。

本來李三郎也是按照沈萬三寫的,但是到後來我下不去手。所以他就成了沈千金。

這個故事就這樣慢慢地被寫完了。

本來還有一段朝廷的故事,但是我筆力不夠,實在沒有辦法去寫這一段,大家好像也不太喜歡,我就把它剔除了。

不過這個結局是我早就想好的,有很多朋友勸我,要讓小魚和慈姑做大官兒。

但我想了又想,我聽到他們說——不願意。

畢竟這本書就是一本關於普通人的書,普通人也有良心,這就是我最想說的話,如果大家有哪裡感受到一點,我想這本書也不算白寫。

小魚和慈姑在南水縣感受到了這些溫暖,所以他們就是想永遠留在這些小地方幫助人,永遠把自己當成最普通的人。

慈姑和小魚,有自己的路,他們一生都會走在他們理想的路上。

看到了這兩雙堅定的眼睛後,我沒有讓他們勉強做大官兒,封侯拜相。

作為一個紅樓和西遊迷,每次寫夏姐兒我都要翻三次西遊記,每次寫慈姑和小魚我都要翻很多紅樓夢,笑。

慈姑身上有黛玉的影子,本來我想寫小魚是寶玉,製造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

但我感情戲太廢柴了,這件事入v後就直接垮了。

最後慈姑隻留下了病秧子的身體和美貌,小魚也不曾憐香惜玉,或許世間事就是這樣容易事與願違吧………

結尾我一直很想像西遊那樣酷帥地添上一句話——《古代小戶女》全文至此終,不過最終還是沒臉添。

嗯,我是絕對不會告訴大家這件事的~

之後還會有一些番外,下一本就開《大宋收租女》了。

以後有緣,我們江湖再見。謝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怪物女王的網戀對象是魔尊[末世] 承蒙喜歡 年代文真千金是天才相師 古人都在看我直播[古穿今] 一紙休夫 我的食客不是人 他是不是很缺錢 失戀當天,我被情敵表白了 鹹魚替嫁後 姑娘她開口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