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何為道?(2 / 2)

加入書籤

徐太真點點抱起陳仲奇一行人便往許道平道觀方向而去。

眾人來到離道觀不遠處便看到進出道觀的大街已然全部坐滿修士靜靜等待,離著道觀還有幾百丈密密麻麻坐有上千人,兩邊房屋的百姓都緊閉房門,隻有幾處窗口處有幾個孩童透過窗戶偷看著這些他們眼中的仙人。

隻看道觀門大開,裡麵出來兩個道士,年紀少些的二十六七,麵帶微笑身著黑色道袍,頭縛黃巾,出來以後對著準備聽講的修士行了個稽首也和眾人一般盤坐在道觀石階之上,年紀大些的也是一般打扮隻是將黃巾換成青巾,恭敬的站在當先年少些的身後,一手執筆、一手執書冊。

「金丹何物?欲要成上品丹者當知;金者,堅剛永久不壞之物;丹者,圓滿光淨無虧之物真意發真知,靈知也自應。三家合一家,倏爾身心定噪性化真性,人心變道心。若非神火鍛,礦裡怎分金?金丹便是爾求道途中的產物,何為道?道不在天,道在心中,你就是道。如何接近道?道是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物有物之道,人有人之道,天有天之道」

煌煌大言從許道平口中緩緩道來從金丹講到什麼是道,眾人聽得如癡如醉,天資悟性高者聽著便有所觸動如醍醐灌頂,天資差的也有所明悟,拚命記下所講內容。

崔廣元一行人道行最高領悟的最多,也是最明白這等機緣的可貴,聽得忘了神。

「貧道這有一篇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送於諸位;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講完清靜篇許道平便閉口不言等眾人消化完畢,好半晌眾人才回過神來對著許道平深深一禮。

「謝真人傳道,真人慈悲」

許道平點點頭受了這一禮。

「爾等可還有疑惑?」

有一個麵目平凡的青年修士試了一禮然後問道:

「老師慈悲,弟子等愚鈍,而今才知、道為何物,可我等平凡之人改如何求道?請老師解惑。」

許道平點點頭對這青年頗為贊許一問便問在了點子上。

「上乘之人以天地為師可得道矣,下乘之人以戒律為師也可近道矣。」

底下眾人第一次聽說這種言論有些騷動,青年修士又說道:

「敢問老師,何為叫戒律為師?」

徐道平沉思一會組織言語開口道:

「人一出生還是孩童之時沒有心思,天然純淨最是近道。

待得年長便有諸多思緒汙染了最初純心,戒律便是幫爾等規範身心摒棄雜念,所以太上曾言;

行路者,非足莫前;升堂者,非門莫入。學道初基,必有戒律,行為入門。所謂千裡之遙,始於足下也。

若不修持戒律,任意而行,不知禁忌,動違科條,則就學無方,進道無序。

漸至善業不生,惡念增長,真仙不來接引,魔鬼於爾追隨。」

眾人聽聞此言都有種恍然大悟之感,平時籠罩在修行之上的迷霧都在消散,漏出修行的真容。

「老師慈悲,求老師授我等戒律。」

眾人皆跪伏大呼。

許道平點點頭道:

「也罷,你等聽我講道又呼我老師,便算了些許師徒之緣,今日便傳授爾等初真十戒」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

第二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

第四戒

「今日講道已畢,三月後在行開講,爾等散去吧」

講道結束許道平對著眾人揮了揮袖袍。

眾修士聽聞三月後還能聽講都喜不自勝,稀稀落落站起身對著許道平施了一禮道了聲「多謝老師」方才離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鬥破之我有紫晶欲封天 開局染血,手刃宋太祖 團寵大佬真千金慕離 寵寵欲動 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後 春潮 懸絲詭偶 關於我穿越大明當皇帝這件事 漫威基因專家 萬世輪回:從模擬劍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