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說幾句(2 / 2)

加入書籤

撇開這些不談,再還有的老年人,純粹是因為不想花錢。把好的留給子女,不好的留給自己。而子女又沒有耐心去陪伴和交流。一些老人就乾脆借著我不會,來促使子女幫助自己,讓他們有一種被照顧的感覺。

也有的是擔心自己不會用,把「好東西」弄壞了,把自己束縛住了,乾脆就不碰。

總而言之,不要覺得古代人會用平板有什麼驚奇的。如果你給他一部手機,那他也會網上看抖音,說不定過一段時間,連網絡流行語都掌握齊全了。

在擁有同樣的大腦下,現代人也未必高古代人哪裡去。論智商,古代難道就沒有聰明人了嗎?再者,現代難道就沒有蠢人了嗎?

工具發展並不是從復雜到復雜,反而是去復雜化,簡單化,方便化。

但在古代,什麼都有門檻的。不管是一個知識,還是一個道理,還是一個工具的使用。因為生產力低下,從而使得門檻出現,劃分出了士農,階級等等阻礙人類發展的東西。

圭小寶可貴的一點在於。他把本來應該是復雜的東西,用簡單的話語,所有人都能聽懂的方式,講述給了古代人聽。這是很多古代人沒有見過,沒有聽過的,新奇的理念。

而圭小寶這點可貴,並不是來源於他是個多麼有能力的。而是源自於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現代教育把這種了不起的行為,潤物細無聲的傳遞給了每一個人。

讓所有人知道。在幾千年前,這是一件多麼可貴的事情啊。是可以跟聖人比肩的光榮。

但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嗯?這不是理所應當得到嗎?

比如一個古代農民,沒人會去跟他說這些。他們見到的,聽到的,能夠理解的東西很少很少。因為沒人會去與他們溝通,沒人會覺得他們需要知道。

因為交通不便利,生產力低下。他們可能叢生到死,都隻在那四四方方的田地裡,沒有出過村,沒有下過山,沒有去過其他地方。沒有看到別處的風景。

所以他們理解的,也就是父輩,或者宗族,這些人傳遞給他們的東西。但這些東西是正確的嗎?不一定。那他們有分辨和拒絕的能力嗎?在所知所見都非常受限的情況下。他們連個對比的對象都沒有。怎麼分辨對錯?

圭小寶這個直播,就好像是給從來沒看過電影的人,放一場電影,我們這種習以為常的,再回首,會覺得演技粗糙,說話像在念台詞,場景單調,拍攝手法單一。隨便一個普通人都能說出一堆見解出來。

但是回想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自己不也是目不轉睛,一眼不眨的看著。

圭小寶在那幾個小時說出的話,他所認為的習以為常,再普通不過的道理,就像是鳥兒為什麼吃蟲,太陽為什麼自東起,自西而落。

卻是無數隻停留在巴掌大地方的農民,婦孺,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道理和見解。

這是他們第一次認識到世界的不同和層次。

原來是這樣。原來還可以這樣。原來還有人過著這樣的生活。

民智,自此而開。

如果說,第一場直播開民智的話。那麼第二場直播,就是在沖破人心中的限製和羞恥——

作者有話要說:就我想表達的是,越是看起來簡單的東西,越不簡單。

古代人怎麼改變。其實並不需要跟他講毛概,馬克思。他不一定理解。現代人都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有的人讀了一輩子,都沒真正讀透。半知不解的,然後又去教別人。這是教嗎?這是害人。

那講什麼。其實都不需要講。隻需要讓他們看。

哦,你是這樣的人,你生活在這樣的世界。

你是這樣的思想,你過著這樣的生活。這些細節往往比任何道理都要震撼人心。

就像我看紀錄片,看文字講述清朝末年,咱們一批讀書人被送去外國進修。他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很多人因此大受震撼,甚至感到自卑自賤,覺得我們不如人多矣,從而變得膽怯,甚至看到外國麵孔就心生懼意。也有很多人因此發憤圖強,做夢想要帶領國家變強。別人能擁有,為什麼我們不行?

有人教他們什麼道理了嗎?不過是一臉平常的展示了自己生活而已。而這種習以為常比特地拿出來炫耀更加讓人無法接受。

s:我話比較多,其實這些跟小說有關係嗎?沒有的,隻是寫到這裡,有感而發幾句。

真正文章內容還是以輕鬆基調為準的。當然,我的思考也是我自己一家之言。你們也可以反駁或者嗤之以鼻。無需太過當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清穿+紅樓]十三福晉妙玉 鎧甲勇士之暗潮 [鬥羅]成長有你 【綜原神】是散兵不是雷大炮 [娛樂圈]華娛之成為頂流 不要打擾我看書[三國] 霍總追妻火葬場薑小雨 薑小雨 薑小雨霍錦彥 劍修女皇又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