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試鏡和訪談(2 / 2)

加入書籤

這場實習很簡單,劉尚和史蒂文麵對麵而坐,就像是一場訪談。

這個場景還原的是ben在鍾秀院子裡和鍾秀聊天的情景。

也是這個時候,ben告訴鍾秀自己喜歡燒塑料棚的癖好。

劉尚看向史蒂文:

「這場戲的台詞你應該已經很熟悉了,不熟悉也沒事,你自由發揮,我不是考驗你台詞,主要是想讓你融進ben這個角色,你要演出來ben那種那種感覺,你懂得,需要你自己琢磨。」

史蒂文點點頭。

他長舒一口氣,看向劉尚點頭表示自己準備好了。

劉尚對身後的攝影師做了手勢,表示可以開機了。

台下的二十多個學生全都噤聲不言語,大氣都不敢喘。

他們知道這場試鏡的重要性。

也知道能在場看這場試鏡的機會來之不易。

「韓國,塑料棚真的很多,那些又沒用,又髒亂得礙眼的塑料棚,他們好像都在等著我把它們燒了呢。」

「還有我看著那些燃燒的塑料棚,會感到喜悅。」

「從骨骼深處響起的貝斯。」

「那些又沒用又不需要,是大哥你自己來判斷的嗎?」

「我不做什麼判斷,隻是接受而已,接受它們在等待著被燒這個事實。」

「就像雨一樣,下雨了,江水滿溢了,起了洪水,人們被沖走了。雨做了什麼判斷嗎?那沒有什麼對錯,隻有自然的道德。」

「所謂自然的道德,類似於同時存在,我既在這裡,又在那裡。那種均衡。」

史蒂文表演完,停頓了大約三秒,微笑地看著對麵的劉尚。

劉尚沒反應過來,他還沉浸在史蒂文塑造的角色中。

此時麵前的人並不是史蒂文·元,而是真正存在的ben。

史蒂文見劉尚沒反應,他也不好直接打斷劉尚的沉思。

他隻是輕佻了一下眉毛,臉上依然掛著淡漠的笑容,輕聲問:

「劉導,還有其他戲需要試一試嗎?」

這句話仍然是用ben的語氣說的。

那種表麵紳士,實則高高在上的態度傾軋過來。

讓劉尚回想起自己曾經隻是個拍小視頻的半吊子導演,現在麵對一個全世界有名的好萊塢演員。

這個演員出於禮貌地問了幾句話,但很明顯,他的壓力淩駕於劉尚的肩膀上。

短暫的失神後,劉尚回過神來,他笑著鼓掌:

「演得真好。」

劉尚帶頭鼓掌了,台下的學生紛紛鼓掌,臉色激動。

他們此刻明白好萊塢明星級演員的水平了。

一顆小小的種子從此在這些未來導演的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以後我也要邀請這樣的大佬來拍我的戲。

劉尚高度贊揚了史蒂文的演技,正因為他覺得史蒂文演得好,所以有很多疑問需要了解,當即對史蒂文來了一場簡單的訪談:

「你飾演的角色本身是個謎。村上春樹的原著和電影都沒有對這個角色的背景做過多的交代,你是怎麼為角色做準備的?你理解這個角色嗎?」

史蒂文笑著說:

「我覺得我理解他。我跟我的經紀人聊過,不過不管是經紀人,還是劇本,並沒有給我非常明確的指向。

經紀人跟我說過一段話,「我們挑選那些我們能夠感知到Ben的瞬間來演繹,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結局的謎團其實是,Ben到底是嗜血的變態還是僅僅是個沒有道德的富人。你來決定。」

這對我來說是很酷的事情,因為隻有我知道Ben做了什麼。

為這個角色做準備期間,我讀了很多書:尼采、叔本華、虛無主義等等。我感覺Ben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作為一個擁有這麼多財富和特權的人,他其實和社會的另一部分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這就是我的方法:當一個人什麼也不相信的時候,他是什麼樣子?他燃燒的,到底是什麼?

這一切都體現在他的肢體語言中,他走路和坐下的姿勢都帶著一種倦怠。他覺得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所以他從來不會著急趕去某個地方。他隻是存在在某個地方。他為什麼一定要活著?他自己也不知道。他隻是對一切都不感興趣。

Ben根本沒有在掩蓋什麼,他隻是空虛,一種危險又悲傷的空虛。

我覺得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就像李滄東電影的美在於他樹立了一麵照向社會的鏡子,「看看你自己是什麼樣子」。

這個劇本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孤獨。即使你擁有了全世界的財富,你還是一樣孤獨。對我來說,雖然這種孤獨一直都在,但在這個時代尤其嚴重。」

劉尚問:

「你說的是現在的正治和經濟環境嗎?」

史蒂文元點頭:

「對。我覺得現在我們好像正處在懸崖邊上,猶豫著我們到底要在互聯網世界裡走多遠。很多人,包括我的經紀人都覺得,選擇我這樣一個身體裡有著太多美國元素的韓裔美國演員參與這部電影,是很冒險,同時也是非常適合電影主題本身的。最近這些年,所有曾經將我們分隔的界線好像都消失了。但我覺得,新一代的年輕人們實際上是非常失落,非常孤獨的。

Ben從哪裡來,我們都不得而知,這一點將他與其他兩個角色區分開來。

當然。Ben並不一定代表美國,或是西方世界,但他代表著誠實看待世界,或者說有特權去見識大部分的世界的人。

韓國的小孩們如今都在努力尋找自己,表達自己,做自己。

在西方世界,「做自己」早就深入骨髓,現在我感覺我們想要找到族群。

西方世界越來越想要找到一些集體主義,而東方世界越來越想要個人主義。

這其實是平衡的問題。」

劉尚拿起史蒂文元之前的作品資料,看了一眼,問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有些古怪的問題:

「《玉子》很好地融合了你的身份,但這個劇本裡的ben讓你更加靠近自己韓國的血統,你會覺得這樣更真實嗎?」

附資料:《玉子》是一部由奉俊昊執導,蒂爾達·斯文頓、莉莉·柯林斯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17年6月28日在韓國上映。

該影片講述了帶著秘密出生的巨大生物「玉子」和與它一起在江原道山穀長大的少女美子之間結下真摯友誼,並展開奇異旅行的冒險故事,曾獲得第70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史蒂文在其中演K。

史蒂文元低頭微笑:

「不知道為什麼,說起這個我有一點感傷。但你說得很對,我覺得這種真實來源於角色所給予我的深度與廣度,他允許我將自己的翅膀張得盡量開,不需要去符合任何一種社會結構。演一個徹頭徹尾的韓國人意味著我作為一個演員,去飾演一個角色,我不再受到任何限製。

飾演Ben這樣一個帶著「局外人」的眼光看待生命的人,同樣給予了我最大的自由。這是非常真實的體驗。當我與Ben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將虛無主義當成是我的焦點,身體的能量就發生了改變。

我有時候在想,美國電影的表達是否有些目光短淺,因為我們不太承認別的世界中的電影和他們鮮活的電影文化。

您作為一個中國人,來到韓國拍電影,啟用好萊塢演員,會不會讓人們關注這樣一個事實:多元化並不一定僅存在美國電影中,更應該存在於我們所認可的電影文化中。

的確,隨著我們進入一個更加世界性的時代,我們就沒辦法再自負地認為,自己的電影世界就是唯一的電影世界,自己的經歷以及自己消化文化的方式是體驗的唯一方式。

對於身份的這些討論有時候我覺得對我來說是很累的。

不是因為我覺得這不重要,而是我感覺很多時候都是在圍繞美國身份在談這件事。

如果我想要更加世界主義,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那我就應該去包容其他的文化。

之前我的職業歷程集中在美國,我在這裡會更加自在。

但是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地方並不是那麼開放和寬容,我能夠扮演的角色可能還是會因為我的長相而受限。

世界上到處都有精神變態,這次我想回到韓國演一個變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從鯨魚島開始的獵人 全能先生鬧都市 重生從華娛2002開始 剛分手,發現前女友也是文抄公 全民領主:我的兵種能無限融合 亂石草莽 蓄意熱吻 夢斷幽閣 大明金錢帝國 聖天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