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退兵了(1 / 2)

加入書籤

京城最近很熱鬧。

先是三鬆齋文會上,名不見經傳的蘇錦鸞一人對戰數十才子不落下風不說,還狠心地留下兩道上聯,那對子絕得時至今日無人對出。

各文人才子口口相傳,求助書信發往各地師長處,蘇錦鸞的名字也隨著這兩道上聯而廣為人知,叫一眾文人雅士恨得牙癢癢,絞盡腦汁尋下聯,不敢輕易認輸。

據說兩榜進士出身的朝堂大員,以及飽讀詩書的書院山長與夫子,乃至桃李滿天下的隱士大儒全都被驚動了,日夜沉吟,苦思冥想,依舊無有所得。

看熱鬧的百姓們也津津樂道,甚至就連邊疆狼煙將起的憂慮都被沖淡不少。

最揚眉吐氣的卻是大炎的女紅妝們,尤其是腹有詩書的,更是隱隱將蘇錦鸞推崇為才女的領頭人。

瞧瞧,誰說女子不如男,若非朝廷科考不許女子參加,說不定這狀元啊公侯啊,還真沒你們爺們什麼事兒!

就算是女兒身又如何?蘇錦鸞以一己之力封縣主了,不比你們男人封侯拜相差!

一時間民間女子聚會結社之風興盛,各地不時傳出才女之新作佳作來,大有與才子們一較高下之意。

才子們大受刺激,經由兩道上聯檢測出自己學業不精其實難副,羞赧之餘奮發苦讀,浮誇懶散的學風為之一正,令師長們大為滿意。

值此文風興盛之際,京城新華書肆刊印的幾本書賣火了!

《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句》、《今古賢文》、《算學基礎(一)》、《詩三百》、《詞三百》、《曲三百》,每一本都令人嘆為觀止,震驚文壇!

傳聞皇帝如獲至寶,手不釋卷,日夜與皇後吟誦研讀,曾為爭論哪一首更出色,各持己見,吵得不可開交。

太子居中調和,卻被帝後拉住評理,不想辯不過父母反被兩位至尊齊齊訓斥,平白領了好多功課。

沒奈何,太子隻得下了苦功,硬生生將書全背下來了。待又被帝後拉去評判時,太子有理有據滔滔不絕地說了一通,還真把那二位給說懵了,誰也不吵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共同看書學習,贊不絕口。

宮中傳聞向來流傳得快,就連種地的老百姓,都猜皇帝下地時扛著的是金鋤頭,更別提這種有鼻子有眼的溫馨小故事,基本上一聽說就全信了。

皇上皇後跟太子都喜歡看的書,那還有錯?咱也得看!

聽說就連京城裡的老鼠都被感化,消失得乾乾淨淨!咱總不能還比不過個耗子懂事吧?

於是新華書肆的書賣得更火,遍銷大江南北,讀書人幾乎人手一本,隨處可聽得吟誦聲。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搖搖擺擺的孩童在牙牙學語。

「弟子規,聖人訓。」這是拜師開蒙的小學生在搖頭晃腦。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這是回頭補基本功的,男女老少全都有。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是狂放不羈的。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是心性恬靜的。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這是月匈懷大誌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扛槍練兵的。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公推為平安縣主最喜歡的。

是的,新華書肆的東家是平安縣主蘇錦鸞,這是個人盡皆知的秘密。

這幾本書其實都出自蘇錦鸞之手,是第二個不能說破的公開的秘密。

平安縣主煞費苦心,為每一本書每一首詩詞安上一位查無此人的作者,還套上個夢遊仙境自異世他鄉得獲好文的名頭,一再表示她隻不過是居中搬運刊印,為啟發民智,傳播知識做點分內之事。

如此謙遜誠懇,叫人舍不得揭破她。

你問她為什麼這樣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隱形學霸超A的 星武通神 浮生如夢你如糖 大佬拯救計劃 無敵殺手俏總裁 女神的上門狂婿 我有我去愛你 神醫娘子手下留針 吾兒皆是大魔王 鬥羅之金銀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