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議政如兒戲?(求訂閱)(1 / 2)

加入書籤

姚賈的分量不可謂不重。

朝廷九卿之一。

但他的一字一句,卻句句誅心,看似有理有據的辯駁,實則是將華阜說的話全盤否定,悄無聲息間,就定了改政的基調。

說話功夫屬實了得。

原本經過華阜和鄭國的辯論,改田政之勢早已鎩止,但有了姚賈這一番話,改田政之勢又重新占據了優勢。

更令人心驚的是。

姚賈的話讓人無可置否,甚至挑不出太多問題。

他沒有明說自己的建議,也沒有表態支持長公子,隻是稍微提了一下說長公子的田政不宜長久,但他的一言一行,全程都在說要事急從權,要便宜行事。

如何行事?

自然是用短時奏效的辦法。

但短時能奏效的,眼下就長公子提的。

姚賈隻字不提支持長公子,但卻句句不離支持長公子,這等口舌之燦,不愧為當年遊說六國的名士。

經姚賈這麼一攪合,朝堂形式已瞬間翻轉。

華阜麵色極為難看。

他雙眼死死盯著姚賈,好似要將此人看穿。

姚賈卻是泰然處之。

不露聲色。

「臣認為不妥。」楊端和起身,打破了舉殿的探討。

他高聲道:

「奉常所言句句有理。」

「但在理嗎?」

「臣卻是不敢苟同。」

「現今朝堂,眼下的爭議就是當不當推行『使黔首自實田』,滿朝大臣的奏疏,大多都是力薦,但我這幾天聽來聽去,隻聽到了這個政令的好處,難道這個政令就沒有弊端?」

「我不信沒有。」

「不知哪位能給我講一下弊端?」

全場靜默。

眾人對視,但無人吱聲。

楊端和冷笑道:

「既然你們不說,那我來說。」

「使黔首自實田看似不錯,隻是諸位是否忽略了一個問題,黔首主動上報田地,失田的黔首自然會如實上報,地方豪強其實也會如實上報,但這一來一去,黔首徹底失了田,豪強卻如願得了田。」

「這豈不是在縱容土地兼並?」

「大秦可是以法立國的,焉能容忍地方目無法度?」

「法不可越!」

「再則。」

「你們的建議是什麼?」

「讓失田黔首去種官田,這就更加荒謬了。」

「官田產出皆屬於朝廷,讓失田黔首去耕種,豈不是在耗費大秦國力,以養地方豪強和貪官汙吏?」

「立國以來,朝廷大政不斷。」

「而每項大政都極為耗費錢糧,現在你們又在這鼓吹自斷一臂,長此以往,大秦隻會愈發羸弱,等到朝廷入不敷出,天下突然生變,或者匈奴、百越來犯,朝廷豈不是毫無招架之力?」

「這如何能行?」

「你們這提議,非是緩兵之策,而是疲秦之計!」

「這若推行,大秦危矣!」

這時。

孔鮒終於開口了。

他說道:

「《論語》有雲: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無論是治國,還是在祭祀方麵,足食都應當位於首要位置,而足食對應的就是人的生存。」

「眼下黔首幾近活不下去。」

「朝廷不當去進行各種算計,而是該去解決民眾的生存問題。」

「誠然。」

「凡是皆有利弊。」

「楊禦史說的不無道理。」

「但楊禦史可知,天下未一統之前,大秦人口已占天下半數,而那時秦地占天下不到三成,以不到三成之地,養活天下半數人口,這是何等豐功偉業?」

「現今天下一統,百姓安居。」

「而陛下當年遷大量六國貴族於鹹陽,這是不是意味著,本就人口不足的山東之地,人口是不是更少了?」

「山東郡縣其實是地廣人稀!」

「官田大多閒置。」

「把沒有產出的官田,交給失田黔首有何不可?」

「若是朝廷不願,大可鼓勵百姓開荒,以山東各地的現狀,隻要容許開荒,百姓大抵是死不了的。」

「但朝廷必須給百姓減負。」

「不然人人背著上百畝田地的租稅去開荒,人都壓垮了,又哪有心氣去開荒?」

「如此。」

「推行使黔首自實田後。」

「官府既有租稅不減,甚至還有新增租稅,朝廷的官田依舊是歸朝廷,大家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

孔鮒話音剛落。

鄭國直接起身怒罵道:「孔鮒你少在這胡說八道,就你這能力,也配被稱為名士?簡直是名士之恥。」

孔鮒麵色通紅。

憤然道:

「士可殺不可辱。」

「我這說的哪有問題?」

鄭國喝道:

「哪有問題?」

「你說的哪都有問題!」

「大秦能以不足三成之地,養活天下半數之人,是因為大秦坐擁巴蜀和關中兩大糧倉,這豈是山東六地能比擬的?」

「山東地廣人稀,更是無稽之談。」

「覆滅的六國,除了趙楚,其他四國,哪有大規模抵抗過?他們的人口根本就沒有減少太多,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各郡縣的人口其實都在快速增加。」

「而且」

「天下可耕種的田地並不多!」

「不然山東郡縣何至於土地兼並如此嚴重?」

「你這難道不是在胡說八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在廢土有座無限商城 我的人生重開修改器 諸天之苦海億萬重 海賊鋼骨 這神醫能處,娶千金小姐報恩 我在生存遊戲裡爆紅 我當教主的那些年 封天劍神 獨占 神之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