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毒與愛(2 / 2)

加入書籤

「隨著人工提煉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類食材的範圍也漸漸擴增到了『人造』的領域,並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就使得我們今天可以享受的甜點種類繁多且新意迭出、創意無窮,它們甚至和藝術、和人生、和哲學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

「所以,一份提拉米蘇蛋糕或者是一份紅絲絨慕斯蛋糕,亦或是一塊入口即化的意大利香檳巧克力,在今天,絕不僅僅是靠著味覺或者看起來的『實惠』就能打動你我的心。

「首先是視覺。看起來就要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這是一份好的甜點得以進階的第一步。所以翻糖、糖霜、鏡麵等等的技術發展更新的如此之快。

「其次還是視覺。不在於口感,而在於入口的畫麵感。沒有人能在一個捧著一大堆奶油大快朵頤的人身上看到美感。所以巧克力廣告的模特需求必然不同於代言肉包子的模特需求。相比起包子饅頭煎餅果子,甜點是精神的食糧。

「正因為它在精神層麵的刺激感和滿足感,甜點在某種程度上就和咖啡、香煙一樣,是有『毒性』的,並且你越依賴它,它的『毒性』就越大。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那些左手抱著可口可樂,右手拿著減肥廣告,一邊享用著整盒的冰激淩欲罷不能,一邊直呼要減肥要瘦身的肥胖人群。她們瘦不了,就像她們戒不了甜食一樣。而這,隻是食欲層次的中毒。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聚會,尤其是相親,一般都會選擇咖啡廳或者西餐廳。很少有人第一次約見姑娘就選擇包子店或者來碗牛肉麵。不是中餐不講究(真正講究的中餐店往往都比西餐精致且昂貴),而是中餐不適合『裝』。

「那些真正親近的家人好友肯定會選擇中餐,火鍋也好、各係炒菜也好,真正品嘗的是美食,吃的是熱鬧是人情。而西餐,則是為了情調,目的在人而非食物。換句話說,選擇一塊美觀性需求遠大於食用性需求的甜點,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吃給你看。

「大家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情人節那天你收到的不是巧克力而是一盒包子,就算它大師親做、玲瓏剔透、壓褶如花、汁香滿溢、蒸騰氤氳,你會和浪漫掛起鈎來嗎?當然包子一定比巧克力好吃,這個你再否認也沒用。這個就是精神層麵的中毒。

「甜點已經超脫了它食物的界定而上升為一種符號。既然是符號就有它特定的涵義。比如浪漫、比如紳士、比如小資、比如祝福,如果沒有用對場合,使得它的符號涵義和適用場景出現了偏差,那麼就會成為一種詛咒甚至夢魘。

「所以分手時千萬不要送玫瑰,告別時千萬不要送甜點,因為對方接收的信號是美好的。期望值越大,與現實的反差越明顯,心理的落差就會無限放大。這時,剛才眼中的玫瑰和巧克力都會因為失落而麵目全非,因為憎惡而變成魔鬼。」

林薇洋洋灑灑地敲完了這段文字,思忖了半晌給它起了個名字《毒與愛》。她毫不猶豫地給那個征文地址發送了過去。

林薇從小就喜歡文字,喜歡讀書,喜歡記錄,曾經夢想著能成為像斯蒂芬·金、奧爾罕·帕慕克甚至是jrr托爾金那樣的大作家。但,愛好和生活似乎總是悖立的命題。

她深深地吸了口氣,窗外一輪殘月暈染出氤氳的光,林薇的心靜了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吞噬星空之垂釣諸天 爛片?這明明真實的歷史! 暮禽相與還 與子成傷 修仙我真秀 野棠 反派崽崽,在線賣萌[快穿] 魔尊沒文化,但魔尊愛你 每次醒來都成了嫌疑人 黑魔法學院[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