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新羅改(2 / 2)

加入書籤

作為東亞文化圈的國家,新羅普通百姓對於讀書人是非常尊重的,更不要說這些都是曾經在大唐學習過的讀書人,就算是全作煥這種肚子裡沒多少墨水,實際上在大唐混日子的家夥,返回新羅之後也人模狗樣的當起了書院的山長,成了十裡八鄉最被人尊重的「讀書人」。

除了招收有讀書潛力的種子之外,全作煥的書院還聯合周圍的幾家書院,辦了一家名為《新羅新說》的報紙。

新羅朝廷確實非常落後,並沒有意識到報刊這種東西的重要性,並沒有對《新羅新說》這份報紙有多大的警惕。

在新羅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更喜歡閱讀大唐的報紙,如今海運發達之後有人花費重金從大唐沿海城市購買各種報紙,然後高價賣到新羅來,在新羅金城的達官貴人那邊是供不應求。

不過這些都是和普通百姓無緣的,《新羅新說》更像是一份市民閱讀的報紙,因為價格低廉,閱讀門檻很低,很快在新羅流行起來。

甚至在新羅的首都金城,每一期的《新羅新說》一印出來,就迅速搶購一空。

除了金城之外,《新羅新說》在另外兩個城市也受到了歡迎。

一個是新羅南道最重要的港口仁川,在大唐強行租借了仁川之後,這座北方最優良的港口迅速發展起來,成了東北亞的物流基地,如今每天進出仁川港口的船隻數量驚人,也迅速在仁川誕生了碼頭工人這個群體。

工人一起吃飯,一起乾活,需要分工協作也需要結算工錢。

因為這些需要,有些工頭有意無意的,舉辦了一些短期的識字培訓班。

大唐規定在碼頭做工都要簽訂契約書和勞務合同,為了能夠看得懂合同,也為了能夠看得懂時間結算工錢和安排上班時間,工人們也會學著識字。

全作煥的老家距離仁川不遠,他也敏銳的把握到了碼頭工人這個群體,他迅速帶領同學們抵達仁川,在仁川碼頭邊上開了一家書院。

全作煥的書院免費教學,主打的就是為期一個月的短期掃盲培訓班。

這個舉動大大受到了碼頭工人的歡迎,全作煥的聲望日益提高。

而識字的碼頭工人也開始在閒暇的時候閱讀報紙,一開始隻是看三版四版那些民間傳說和話本小說的內容,逐漸的他們也開始關注新羅國內的時政。

和仁川對應的,在新羅的武州(後世光州),這裡因為養蠶和繅絲行業的聚集,新羅朝廷為了增加貿易出口,從大唐引進了一些淘汰的繅絲紡織工具,在光州大半紡織業工坊。

這些紡織工進入工廠,也需要讀書識字,和《新羅新說》遙相呼應,《武州時論》也迅速成為新羅第二大報紙。

等到新羅朝廷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後,金城百姓已經開始看上這兩份報紙了。

就在新羅朝廷頒布報業禁令,禁止私人辦報之後,一股洶湧的抗議浪潮洶湧而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退休魔法少女隻想當一個稱職的中原夫人 我被抽出的卡牌人物養大了[綜恐] 全民領主:機械紀元 玄幻大佬穿越後柔弱無助 神話版大明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穿成暴君五公主後,我有了讀心術 重構人生從1980開始 娛樂:剛離婚,我就火遍全網 帶著空間在逃荒路上養崽